幼兒與學齡前兒童的營養特點
養生之道網導讀:
你們知道幼兒與學齡前兒童的營養特點嗎?很多家長都擔心,寶寶的營養跟不上,也不清楚寶寶所需的營養有哪些,那麼就由小編來給家長們介紹一下幼兒與學齡前兒童的營養特點吧。學齡之前,寶寶仍然處在生長發育階段,新陳代謝速度較為旺盛,對於各種營養元素的需求量甚至比成人還要高。因此,提供充足合理的營養,不僅能夠保證寶寶的正常發育,同時也能為他們日後成年打下扎實良好的基礎。那麼,媽媽們你們知道學齡前寶寶的飲食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注意的呢?哪些食品是更有助於寶寶的成長呢?
1、每日飲奶
2、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飲食習慣
1~2歲的幼兒需要特別呵護,孩子的身體發育迅速,需要吸取許多營養物質,但是他們的胃腸還不夠成熟,消化力不強,例如胃的容量只有250毫升左右,牙齒也正在生長,咀嚼能力有限,故應增加餐次,供給富有營養的食物,食物的加工要細又不占太多空間,每日供給奶或相應的乳製品不少於350毫升,也注意供給蛋和蛋製品、半肥瘦的禽畜肉、肝類、加工好的豆類以及切細的蔬菜類。有條件的地方,每週給孩子吃一些動物血和海產品食物。要引導和教育孩子自己進食,每日4~5餐,進食應該有規律。吃飯時應培養孩子集中精神進食,暫停其他活動。應讓孩子每日有一定的戶外活動。
3~5歲的孩子有的進入幼稚園,他們活動能力也要大一些,除了上面照料幼兒的原則外,食物的份量要增加,而且逐步讓孩子進食一些粗糧類食物,引導孩子的良好而又衛生的飲食習慣。一部分餐次可以零食的方式提供,例如在午睡後,可以食用小量有營養的食物或湯水。
應該定時測量孩子的身高和體重,並做記錄,以瞭解孩子發育的進度,並注意孩子的血色素是否正常。應該避免在幼年出現過胖,如果有這種傾向,可能是因為偏食含脂肪過多的食物,或是運動過少,應在指導下做適當的調整,著重在改變不合適的飲食行為。
成人食物和兒童食物是有區別的,例如酒類絕不是孩子的食物,成人認為可以用的“補品”,也不宜列入孩子的食譜。平衡膳食就是對孩子有益的滋補食物。
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讓孩子和小朋友共同進食,以相互促進食欲。
寶寶的飲食要點
1、培養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飲食衛生習慣主要有不挑食、偏食,按時吃飯,不暴飲暴食,飯前、吃東西前洗手,不吃不潔食物,吃飯時不看書、不看電視、不說笑,飯後不做劇烈運動等。
2、膳食要均衡,食物要新鮮、品種多樣化:通過均衡的膳食,即粗細、葷蔬搭配,是可以達到兒童的營養需要,而不必買營養品、 滋補品之類。
3、注意攝入蛋白質的品質:兒童在生長發育期需大量的蛋白質,而且蛋白質的品質要優良,即攝入肉、禽、蛋、豆類的蛋白質,但不宜多吃高脂肪食物。
4、早餐不宜馬虎:調查表明,從早餐中獲得足夠熱能和蛋白質的孩子,其體形和機能發育較好,學習效率亦高。早餐不但要吃,而且要吃得好,可選擇雞蛋、牛奶、米飯、麵包、小菜、饅頭、果醬、芝麻醬等搭配吃。
5、補足水分:學齡前兒童活動量大,新陳代謝旺盛,對水的需要量也大,應注意補足水分。值得注意的是,人工配製的各種果味料、碳本型飲料,不宜作為兒童補水之用。
6、補充礦物質、微量元素:處在生長發育的兒童對礦物質、微量元素需求量大,調查表明,他們是易缺乏鈣、鐵、 鋅、碘及維生素A等營養物質的人群,應注意從食物中攝入補充。可增加乳製品、豆製品、 海產品及肉類、動物肝臟及新鮮蔬菜的攝入。
7、適當吃些零食:可在午後三四點鐘時吃一些零食,可緩解饑餓,提高效率,現提倡吃些硬果類零食,因為它們營養豐富,而且通過咀嚼有利於咀嚼肌發育,有益於視力。但應控制食量,而且不在飯前吃。
8、注意食物的色香味,進食環境整潔優美:良好的進食環境是合理營養的基本條件,兒童進餐的環境應整潔、衛生,不在吃飯時訓斥、指責他們,讓他們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專心進食,以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
總之,膳食要均衡,要葷素、粗細搭配,並注意優質蛋白質的攝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挑食,不偏食,儘量少吃飲料、小食品,這樣才能避免肥胖症或營養不良症的發生。對於營養元素的需求量卻很大,所以爸爸媽媽在寶寶的飲食安排上要注意全面、均衡,保障其能夠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