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怎樣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

養生之道網導讀:

怎樣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呢?現如今,很多父母都看重于早期教育,早教開發得好有助於寶寶智力發育,那麼怎樣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一、怎樣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

從出生後至一歲前的寶寶,可以說每天都在成長,每個月都有不同的變化,現在很多父母也比較注重早教這個話題,早教這個詞包含的內容比較廣泛,在孩子一歲前,不同的月齡要採取不同的早教方法,這樣才能達到早教想要的效果,對寶寶成長才更加有利,反之,如果早教方法不當,很可能會造成相反的效果,那麼不同月齡嬰兒早教方法有哪些不同之處呢?

1、0—6個月:撫養環境最重要

在這個月齡階段的寶寶時,重要的任務就是滿足其生理需要,所以說這個階段的寶寶創造安全穩定的撫養環境,同時也要關注寶寶的心理、智力發展。父母和寶寶之間要建立起安全與依戀的關係,父母要多觀察寶寶,從寶寶的反應中尋找規律,比如寶寶哭鬧、翻轉等各類反應中讀懂寶寶的需要;還需要幫助寶寶形成穩定的生活規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7—9個月:好奇心的初步萌發

7—9個月的寶寶很多已經會爬行,開始對外部事物表現出好奇的心理,從這個月齡起,父母就要開始對寶寶進行“認知、語言、運動、交往、藝術”這五項能力的培養。在寶寶學習爬行階段,是促進寶寶大動作的發展關鍵期,為學習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同時滿足寶寶了探索外界事物的好奇心。這個月齡段父母可以對寶寶進行精細的手部動作訓練。教寶寶學會認識自我、與人交往。

3、10—12個月:探索精神進一步激發

寶寶的認知能力在這月齡段有了進一步的提高,這時可以給其選購一些漂亮、大小、形狀不同的玩具,教寶寶理解大小、裡外、因果等邏輯概念。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學發雙音節了。一歲以後寶寶就將進入語言能力的爆發期,所以在這個階段父母要多和寶寶進行交流,為其語言的發展打好基礎。

作為父母,孩子的早教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關愛和培養,孩子出生後無論父母多忙,都要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這個環境包括的內容有很多:語言、性格、良好習慣等等,需要家長做一個用心的父母。

二、早教的注意事項

1、5歲以下兒童不宜學鋼琴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學鋼琴越早越好。但專家建議,5歲以下的幼兒最好不要安排正式學習鋼琴。

因為此時的孩子骨骼、關節還未完全發育,骨關節、韌帶和骨節囊都較鬆弛,過早練習鋼琴或練習時間過長、用力過猛,都會影響這些部位的發育,嚴重都還可能使骨骺受損。而骨骺會直接關係到骨骼的生長,手指骨關節骨骺受損以後,可能導致手指長短、粗細發生變化,嚴重者握拳都會困難。

此外,這個年齡段的幼兒,由於注意力不能十分集中,在練琴時會不自覺地扭曲身體,可能會造成脊柱側彎、雙肩高低不平衡、胸部左右不對稱的情況。

2、心智培養不能生硬灌輸

數千年來人們也總把教育與“傳道、授業、解惑”連在一起,認為教育就是上課,是大人講、孩子聽的說教和灌輸。不少家庭陷入了早期教育的誤區:

例如重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活動,忽視同齡人的遊戲、自由交往和人際關係的融合;重智力開發,忽視性格培養;重知識傳授,輕心理發育;單純把希望寄託在幼稚園和學校,忽視家庭早教的極端重要性;只顧給孩子物質上的滿足,缺乏豐富的精神生活和廣泛興趣的培養;一味的“血緣愛”、“溺愛”、“賞識”而毫不懂得“教育愛”和“雙向愛”,還有人誤以為早期教育是小學課程的下放和提前……這樣就把早期教育的“經”念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