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以柔克剛!5個策略應對孩子逆反初期

養生之道網導讀:

“我家1歲多的孩子開始逆反了,我說東他非去西。”“為什麼我的孩子死活不聽話啊?”最近的你,是否常常有這樣的感慨?

文/ 陳忻(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心理學博士)

一、開始逆反是孩子的進步

在嬰兒時期,你的寶貝並不知道自己和其他人是獨立的個體。當孩子開始會爬,他發現:噢,原來我可以掌控自己和媽媽的距離!從那個時候開始,逐漸地,他明白了原來他是獨立的,他和媽媽是不同的,他可以表達自己的意願。由此,他的自我意識逐漸產生了。這是孩子的一個進步。

二、逆反是嘗試表達自己的意願

這個時候,媽媽往往會發現,孩子經常說“不”,或者是媽媽說東我非要往西,我們不要覺得這是孩子的抵觸心理或者覺得孩子這是和父母對著幹。其實,他是在嘗試表達自己的意願呢。

三、應對原則:不要站在孩子的對立面

和幼兒相處的一條重要原則是:不要以成人的角度去看孩子,不要站在孩子的對立面。給孩子立規矩並不表明我們要站在孩子的對立面,如果我們能從體會和理解他的感受出發,並且考慮到他們的發展特點,也許比硬碰硬能更快、更好地達到我們的目標。

四、應對攻略

1、要求簡潔

很多父母有耐心給孩子講道理。這一點非常好,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對於1~3歲的孩子,我們可以講道理,但要直入主題,簡潔明瞭,不要像唐僧那樣講太多,因為幼兒記不住那麼多,也不能很好理解前後邏輯,有時候,甚至會因為我們說得太多,小傢伙反而把我們反對的事情理解成允許的事情,這樣就事與願違了。所以,只要簡潔講明我們的要求就可以了。

實踐

● 打人

如果孩子打媽媽,我們只要簡單地說:“不能打媽媽,這樣會痛。”很多時候,幼兒打人,只是因為他不知道怎麼和別人接觸,而且掌握不好力量。所以我們還可以提供解決方案:“我知道你喜歡媽媽,你可以輕輕地摸,也可以輕輕地抱。”我們給孩子示範,讓他知道正確的方式。

● 亂動東西

很多媽媽對孩子亂動東西很頭痛。一方面我們要事先防範,把有些東西收好;另一方面,當發現孩子動了不該動的東西,我們可以簡潔地說:“這個不是你的玩具。你可以玩這個。”給他一個替代品。一次兩次也許沒有效果,但是,如果我們比較堅定,要求比較明確,孩子還是很願意聽的。

2、遊戲或者引誘

有些媽媽本意是好的,要立規矩,但是,執行起來太過死板,引來孩子的一陣陣哭鬧,這時候,媽媽反而容易對自己的教育方法失去信心。其實,不妨通過各種辦法,讓孩子把事情做了就好。在這種情況下,不要為了立規矩而立規矩,靈活機動才更有效。

實踐

● 不睡覺

大多數時候,孩子對遊戲或者是角色扮演很感興趣,用這樣的方法往往能順利達到我們的目的。我家兩個孩子,有一陣子非常喜歡海綿寶寶。我給他們買了海綿寶寶放牙刷的架子,漱口的杯子,還有毯子和靠墊、睡衣等等。在我有要求的時候,常常利用海綿寶寶來幫忙。晚上,要是小寶不去自己的房間睡覺,我就說:“哎,小蝸,現在已經9點半了,應該去自己的房間睡覺了。”“小蝸,快去自己的房間,快爬到自己的床上!”小寶通常會立刻進入角色,像小蝸一樣miumiu叫著,飛快地爬向自己的房間。

● 早上磨蹭不出門

父母要觀察孩子,看他們最近這一段時間,最喜歡什麼,最感興趣什麼,最喜歡做什麼事。隨機應變,一種辦法不靈,再試另一種。我記得有一年夏天,孩子們喜歡玩水。抓住這個特點後,如果早上上學他們磨磨蹭蹭的話,我就說:“哪個小朋友要穿玩水鞋(water play shoes)?”兩個人就會爭先恐後跑到門口,穿好鞋子。這樣就可以順利上車啦。

3、以退為進

在立規矩、讓孩子執行規矩的時候,要注意尊重孩子的個性和特點。孩子剛剛體會到可以表達自己的意願,如果我們經常不讓他們表達,會讓他們覺得憤怒,從而爆發壞脾氣。我們要適當地讓孩子表達他們的意願,給他們一些選擇,讓他們感覺自己對生活有一定的控制能力,這也是逐步培養獨立和自我控制能力的開始。

所以在對待孩子這個問題上,可以採取有進有退的策略。很多家長往往擔心:“我讓著孩子,以後是不是就失去權威了?孩子是不是就不聽我的了?”我們的退讓絕不是無原則的退讓,而是有前提的退讓。通常我們在退讓的時候提出一個要求,孩子一般不會得寸進尺的。

實踐

● 鬧著看電視

一種辦法是我們強制關掉,孩子頂多哇哇哭一陣,只要我們堅持住,次數多了,他們也就知道我們的底線,也就不鬧了。這種辦法適用於1~2歲幼兒。另一種辦法是以退為進,和孩子談條件。我們的底線是電視不能多看,只能看30分鐘或者一集。但是,如果孩子個性非常倔,吃軟不吃硬的話,我們強行關掉勢必會讓孩子哭很長時間,大人的心情也不好。這時,我們可以退一步,允許再看一個短的片子,但前提是:這個看完了,你自己去把電視關掉,說話要算數。逐步把他律轉換成自律,對逐步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也有幫助,這種方法適用於稍微大一些的孩子。

4、百試不爽的“謝謝”

在要求孩子做什麼事或者不能做什麼事時,可以先用謝謝堵住他的嘴。

實踐

● 故意搗亂

有位媽媽說,孩子總是把整理好的衣服故意擼到地上,跟他講道理也不聽,罰站也沒用。怎麼辦?如果我們說:“哎喲,衣服怎麼掉地上了?能不能幫媽媽撿起來,謝謝!”我常常在孩子做到要求之前先謝謝他。這很有用,孩子還是喜歡聽讚揚的。偶爾一次小寶幫我撿了衣架,我謝了他以後,他經常在我晾衣服的時候等在一邊,如果我不小心掉了衣架,他立刻給我撿起來,就想聽我誇他。

5、事先避免

從孩子會爬開始,父母逐漸覺得自己對孩子說不的次數增多了,不要碰這個,不能到那裡去……一方面,我們要對孩子設立一定的界限;另一方面,作為父母,我們要有一定的預見性,減少自己說不的次數。比如,對於我們可以控制的環境,要儘量讓它變得更安全,把易碎的裝飾品收起來,如把電源插座蓋起來等等。

實踐

● 到處亂畫

很多媽媽都抱怨,家裡的牆壁被孩子畫花了。1~2歲的時候,如果孩子要寫字畫畫,可以給他那種水可以洗掉痕跡的筆,這樣就不怕孩子在牆壁上亂畫。幼兒也許聽得進去道理,他們也明白不能亂畫,但是我們必須承認,他們對自己行為的自控能力還是不夠好,如果我們不能事先預防,就難免會發生牆壁畫花的情形。所以,對很多事情,如果我們能夠事先有預防,就能減少很多和孩子之間的衝突。

● 一定要這樣!

父母的預見性還體現在能夠預見哪些情景會讓孩子不高興,儘量避免這些情景。1~3歲的孩子喜歡每天固定的作息,熟悉的家人和環境,這一切讓孩子有安全感,做這些熟悉的事情讓他們有信心,有助於他們學習。所以在這個階段,在非原則性的問題上,多順著他們。比如,有的孩子一定要用特定的碗吃飯,穿鞋子一定要從特定的腳開始,這些我們儘量滿足他,避免發生衝突。減少不必要的衝突相當於減少消極的情緒。

在這個階段,我們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喜好。我家小寶在這個階段,喜歡在床單上“開”汽車。如果我不小心把床單弄皺了,他要求我按原樣弄好。可是,本來是隨機起伏的床單我怎麼可能給他恢復原狀?他就不依不饒地哭鬧,對成人來說,這簡直不可理喻。可是當我們瞭解到他們的發展特點,就不會生氣了。小寶哭鬧了兩次之後,我就變得非常小心,儘量在他玩車的時候不去碰床單。沒過多久,他就自然度過了這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