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育獨生子女_教育獨生子女的方法
養生之道網導讀:
怎樣教育獨生子女?獨生子女自身有很多優點,但是在他們身上暴露的缺點也很突出。這和家長的教育方法有著直接的聯繫。那麼怎樣教育獨生子女呢?小編給你介紹。要怎麼教育獨生子女
“獨生子女一枝花”,家長可以集中精力,精心培育。獨生子女一般身體健康,智力良好,思想活躍,知識面寬,有較強的進取心、但另一方面,他們也給家庭教育帶來一些不利的因素。由於上無兄弟,下無姐妹,家庭環境比較冷寂。活動比較單調。
獨生子女容易形成自私、任件、孤僻的性格。由於父母的溺愛和嬌生慣養,獨生子女容易養成嫌髒怕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有的孩於膽小怕事,有的義膽大包天,稱王稱霸,對人沒有禮貌:家長只有認識到獨生子女的這些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才能在家庭教育中揚長避短,使獨生子女鍵康成長,在對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第一,家長要對孩子進行集體主義教育。
獨生子女往往有小合群的弱點,對地們進行集體主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儘早讓孩子置身于集體之中,比如及時把孩子送到托兒所、幼稚園和學校去,家長要鼓勵孩子和鄰居的小朋友多接觸,和睦相處,還可以請別的小朋友到家裡來玩,讓孩子拿出糖果來招待們,拿出最好的玩具同小朋友一起玩,孩子上學後,家長應歡迎別的同學到家裡來和孩子一道學習和遊戲,使孩子經常在集體中生活,同時,家長還要鼓勵孩子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集體活動,如學雷鋒小組、科技小組、文娛、休育隊等。這些都是培養孩子集休主義情神的行之有效的途徑。
第二,要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隨著孩子的逐漸成長,要培養他們的獨立勇敢精神,家長不能事事代勞、包辦。我們都知道,世上沒有一對父母因怕孩子摔跤而不讓他走路的。同樣的道理,在日常生活的摔打中,孩子才能成長。一些獨生子女就是在家長的嬌慣下變成了懦弱、懶惰,無能的人、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讓孩子學會穿衣、亞衣,洗手帕,飯前擺餐具,飯後收價餐桌。洗刷碗筷等,這樣,孩子既有了獨立生活的能力,還養成了好的勞動習慣。
第三,要教育獨生子女關心別人。
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容易形成孤僻、自私,不顧別人的不良性格。兒童特別喜歡和年齡相仿的小夥伴一起玩,這大概是因為他們的智力、體力比較接近,興趣愛好也比較一致,家長應鼓勵孩子同小夥伴一起學習和遊戲。這樣既可以使孩子鍛煉動作、增強體質、豐富語言、發展智力,又可以培養他們勇敢活潑、團結友愛的好品格,家長要告訴孩子同小朋友平等相處、團結互助,並細心觀察孩子對小朋友是否謙讓,發現問題,及時教育,家長還應隨時隨地教育孩子,比如:上車要給老弱病殘和抱小孩的人讓座,小朋友摔倒了要將他們扶起來,爸爸幹活,給他倒上一杯水,鄰居的水壺開了,趕快告訴人家等等,家長應鼓勵孩子多做這些有益的事,培養孩子成為關心別人的熱心人。
第四,要把對孩子的愛☆禁☆撫和嚴格要求結合起來。
愛☆禁☆撫子女是人的本能。愛☆禁☆撫子女本身既是一種教育,同時也是實施教育的基礎,我們正是由於愛孩子才去教育他們,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對孩子的真正的愛又是通過嚴格的管理和教育來實現的,這就是說,只有情愛,沒有教育,就會走上溺愛的邪路。反之,只重教育。而無情愛。又容易流為刻板的說教,家長對子女應當既有愛,又有教,愛中有教,教中有愛。
對於獨生子女怎樣教育呢?
1、不要讓孩子“特殊”化
獨生子女只是家庭的一名普遍成員。雖然很多家庭以孩子為中心,但是實踐證明,這樣對孩子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對孩子百依百順、遷就嬌縱,使孩子個性心理扭曲發展,由小成員變成小皇帝、小公主,變成小霸王。在家庭裡教會孩子尊老讓幼,找准自己的地位和位置。不合理的要求堅決不予滿足,有了好吃的、好玩的要分享給大家。讓孩子承擔該承擔的責任、義務,學會尊重人、關心人、幫助人。
2、要從小培養孩子熱愛勞動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現今對孩子的照顧,不像以前孩子多時照顧不到,而是照顧得過於周到。時間長了,孩子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甚至手都懶得伸,口都難張。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堅決讓孩子做家務勞動,在勞動中培養好的思想品質和能力。
3、要創造條件讓孩子在集體中鍛煉成長
家長要主動給孩子找小夥伴,主動送孩子到幼稚園接受教育。讓孩子在和同齡人交往相處中鍛煉成長,這對孩子成長是極為有利的。孩子在集體中學會交往、學會友愛、學會禮讓、學會關心等良好習慣和個性品質。這些是孩子一個人被關在家裡所學不到的。
4、對孩子全面發展要嚴格要求,尤其是思想品德上更要嚴格
對孩子身體、智慧、心理,特別是思想品德上要嚴格要求。身體上要經得起風雨寒暑,不要有點小病就大驚小怪。重視發展孩子智慧,培養求知欲、廣泛的興趣愛好、積極動腦思考等,養成熱愛學習的好習慣。在思想品質上要嚴格把關,教育孩子做合格的公民。
5、注意對孩子進行積極的評價
評價孩子要前後一致,家長口徑要一致,當著孩子面不要有分歧,及時表揚、批評,鼓勵、激勵為主,教育引導為主,切忌簡單粗暴,前後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