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不要再強迫孩子識字了 小心“三年級效應”

養生之道網導讀:

教育界上有種說法叫“三年級效應”,因為一二年級的重複學習,使得孩子上課走神,加上一二年級的基礎紮不好,到三年級學習新知識了,往往很難學好。

【案例分析】安安媽聽別的家長說,學齡前一定要讓孩子認字,否則當孩子上一年級後,孩子的學習成績會被甩在後面。帶著幾分著急,安安媽讓3歲的安安開始了認字、寫字的旅程。

讓安安媽驕傲的是,安安用了1年時間就學會了500字,漢字也寫得有板有眼。到安安幼稚園結束,就已經學會了2000字,安安媽一度引以為傲。

後來安安上了一年級,幾乎每天回家都跟媽媽說老師教的字太簡單了,覺得上課很無聊,無論是小測試還是正式考試,安安都能得100分,被家裡的親戚朋友稱為“神童”。老師經常會反映安安上課不專心。安安媽一度以為,只要孩子懂了,上課不認真也無所謂。

安安媽心裡為當初讓安安認字的決定沾沾自喜,也認為孩子會乘風破浪一直成為尖子生。但是當安安上了二年級後,情況急轉直下。

安安學習開始感覺到吃力,成績也開始走下坡路,安安一下子從尖子生變成了普通生,孩子也漸漸變得內向,到了三年級,孩子甚至出現厭學的情緒,經常會跟媽媽發脾氣說不想上學。

安安媽疑惑不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是老師的教育方法有問題嗎?還是孩子天生就是笨?媽媽甚至還懷疑老師不喜歡安安,所以導致孩子的學習成績下滑。

事實是怎樣的呢?真相讓人吃驚!

有研究統計發現,在學齡前被強迫認字的孩子,初入小學時可能會比學齡前未認字的孩子優秀,但到了小學二年級,這類早認字的孩子優勢不再明顯,他們在學校的表現會跟其他小朋友差不多,但是學習態度卻比較被動,對很多事情不感興趣。到三年級後,這類孩子的表現更不如意。

具體是如何演變的:

一年級容易開小差

因為一年級學的大部分的字,孩子可能在學齡前已經學會了,老師教的字自己都認識,並且在一年級階段也能輕鬆拿滿分,所以這部分孩子往往更容易開小差、上課分神 。一旦養成這樣的習慣,是非常不利於學習的。

二年級遇到挫折容易氣餒

一年級時的尖子生,容易被一年級的成績所迷惑,以為學習就是如此簡單。因為習慣了不認真和不重視,到二年級會漸漸落後于其他孩子,遇到些小挫折就倍感壓力,更容易氣餒。

“三年級效應”

教育界上有種說法叫“三年級效應”,因為一二年級的重複學習,使得孩子上課走神,加上一二年級的基礎紮不好,也沒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到三年級學習新知識了,往往很難學好,學習成績也急劇下滑。在壓力和失望下,容易產生厭學情緒,這是非常不利於孩子的身心成長的。

0-6歲學會2500個字 提高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為主

每個漢字都是音、形、義有機聯繫的符號刺激物,幼兒學習漢字有利於右腦開發,而右腦的開發對兒童智力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0到6歲學會2500個字,能提高幼兒自主閱讀的能力。同時,3至6歲的幼兒正處於興趣廣泛、精力旺盛的年齡,而閱讀可以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知識的興趣。

當然,如果將識字早晚作為衡量孩子智力水準的唯一標準是很片面的。3歲以前的兒童思維特點是以直觀行動思維為主,思維離不開具體事物和動作,不可能通過抽象概括認識事物的本質。即使能認一些字,也是機械記憶,就是把文字當成一種圖形強行記憶,很快就會遺忘,這樣會增加大腦的負擔。

寶媽分享:3種教孩子識字的經驗方法

1、我們把字變換角度和位置,橫放,倒著,讓孩子辨認,或者把卡片對著燈讓孩子看背面來認(紙要薄),認出了一定要表揚,家長儘量用遊戲的話語來提問,比如這個字躺下睡覺了,是什麼字啊,頭朝下翻跟頭了是什麼呀,趴下了是什麼等等,通過這種遊戲方法進一步鞏固加深記憶。

2、挑出孩子認識的2個字,並排擺好,給孩子幾秒鐘的時間記憶,把卡片翻過來,讓孩子說出兩個字及位置,等孩子熟練後,可增加字的個數,減少觀察的時間。

3、挑出孩子認識的2個字,並排擺好,給孩子幾秒鐘的時間記憶,把卡片翻過來,移動卡片位置,讓孩子說出每個字的位置,逐漸增加卡片的個數,加快移動卡片的速度,增加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