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管教熊孩子的良方_管教熊孩子有何良方

養生之道網導讀:

當然,“熊孩子”要管教,但是管教熊孩子的良方要先掌握。首先要先從孩子的注意力訓練開始,孩子年齡越小注意力訓練越有效。家長們快來看看管教熊孩子的良方有哪些吧?

當下,熊孩子一度之間成了網路熱詞,他們不僅會打翻你的餐桌、劃壞你的手機,還會把你的電腦搞得一團亂......你家是否也有這樣一個熊孩子呢?熊孩子出沒,家長無需煩惱,教育熊孩子也有良方哦!

耶魯兒童健康組織經過調查發現,父母對兒童辱駡、訓斥等過激行為,會對孩子的身高發育造成影響。人體下丘腦能夠刺激分泌生長的激素,打罵孩子會使其經常處於過度緊張和壓抑的狀態,進而就會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導致孩子發育不良。所以家長朋友們,以後儘量忍住怒火別打罵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好好溝通和多多鼓勵。

1、搞清動機

在教育熊孩子之前,我們首先搞清楚孩子行為的出發點是什麼?行為本身並不是重點,他們往往只是想通過這種行為來傳達某些想法。只有搞清楚動機,才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學會溝通

父母應該多多在暗地裡留心觀察孩子的行為,一旦發現他有好的行為習慣應該及時給與表揚,如今的孩子成熟的較早,所以跟孩子溝通一定要真誠,要表現出足夠的尊重,千萬不能抱有“他是小孩子的想法”。行為上有時候可以兒童化,但是交談必須要生活化,要像與身邊的人交談那樣跟孩子交流。如此他才能夠感覺到你對他的尊重,把他視為成人,這樣做可以促使孩子早日形成自覺、自主的個性,即我們常說的乖孩子中的“小大人”。當看到孩子模仿大人的行為時,千萬不要驚嚇或者上前制止,同樣可以把他當成家中最親切的成人去對待和評價。這樣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更加有利。

3、給予尊重

家長一定要學會尊重孩子,要習慣換位思考。當覺得有些真話說出來可能會受到不好的效果時,那就要特別注意說話的技巧,寧可把話說一半,說得外交辭令一些,也不要對孩子說假話。教育孩子時要說孩子聽得懂的話,習慣于給孩子講道理的父母說話時儘量做到簡潔明瞭。

4、切忌諷刺

孩子也有強烈的自尊心,所以父母切不可打罵孩子,更不能對孩子惡語相加或侮辱諷刺。孩子犯錯時要耐心告訴他錯在哪裡,嚴肅地告訴他後果的嚴重性,最後糾正他的行為。

5、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身上許多隱性的優缺點都在無形的影響著孩子,倘若多鼓勵孩子勇敢、獨立、自主的去面對生活,能夠使父母缺點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大大降低。只有培養孩子勇敢的去面對這個世界,有擔當,有責任心,未來孩子的人生才會更加陽光,更輝煌。

6、培養良好習慣

孩子不必太聰明,太鋒芒畢露,關鍵是培養他形成良好的習慣,不要輕易讓孩子養成一個壞習慣,因為養成壞習慣很容易,但是要想糾正過來往往要付出數倍的時間和代價。因而,不要因為眼前的利益,就隨便給孩子引入新的不良習慣,比如孩子鬧著不吃飯時,就打開電視讓他看,以便多喂他幾口飯。這種壞習慣一經養成就很難改掉。總之,教育熊孩子千萬不能心急,要一步步來,循序漸進。

“熊孩子”是東北的方言,指惹人討厭的孩子,通常也指對調皮孩子的愛稱。他們一般年齡在5-12歲之間,有極大的好奇心、破壞力和充足時間,他們無厘頭的要求經常會弄得人們不耐煩、不知所措甚至抓狂,因此被人們稱之為“熊孩子”。“我家來寶今年11歲,就讀於一所公立小學。他天性好動,小時候尤為突顯。平時就喜歡跑跑跳跳,手舞足蹈,很少有安靜的時候,高興起來滿地打滾也時有發生。他爸爸是軍人出身,來寶的好動在他眼裡就是沒有紀律性的表現。於是,他爸就不停地指責和抱怨我,平時過於溺愛、縱容孩子,不懂管教、沒有規矩,導致孩子現在非常調皮和搗蛋。”來寶媽媽告訴記者,他倆為了孩子問題沒少吵架。

上周的一天,來寶放學後沒有直接回家,去了同學家玩兒。回到家後,他爸大發雷霆,斥責來寶不按時回家,違反了家庭規矩,要進行懲罰。媽媽對於來寶的這種行為,提倡嚴厲批評。

爸爸:來寶,放學去了哪裡?為什麼不按時回家啊?

來寶:爸爸我去了同學家玩兒。

爸爸:放學不按時回家,也不和家裡人打招呼。你這樣違反了家裡的規矩,我要懲罰你,去罰站10分鐘。

媽媽:來寶,你爸說得有道理,放學不按時回家,一旦出了什麼危險,該怎麼辦?必須進行嚴厲批評。

來寶:我放學是沒有按時回家,去了同學家玩。到了同學家以後,同學的爸爸問我有沒有和父母打招呼啊?我說沒有。他說你不和家長打招呼,擅自到同學家裡玩,這樣是不對的,趕緊回家去。於是我就回來了。

那爸爸和媽媽,我知錯就改,及時回來了。是不是一個人知錯就改,還是該接受批評和懲罰?

1、懲罰批評要“具體”

懲罰或批評要具體明確,不要讓孩子感覺到,我都不知道在懲罰什麼?如案例中來寶的家長可以這樣說:“其一,今天我該批評你,因為你放學沒回家,這是你該接受批評和懲罰的地方。其二,你今天知錯就改,及時回家,這是你值得表揚的地方。”我們在懲罰孩子的時候,要讓孩子感覺到懲罰的是他的行為,而是因為這種行為,整個人都被否定了。

2、規矩要有“執行力”

規矩不要隨便立,尤其是懲罰性的規矩。制定規矩的執行力非常重要,有些家長喜歡和孩子說:“你敢不聽話,你看我不打斷你的腿。”這種規矩是沒有執行力的,沒有意義。你每次這樣說,反而會讓孩子感覺到你能把我怎麼樣呢?還比方說,第一次違反了規矩沒有受到懲罰,表面上看是一種寬容,但會讓孩子覺得我違反了規矩也不會被懲罰,這規矩就失去了它的意義,所以一旦我們的規矩制定就要及時執行。在規矩的範圍內,我們要給孩子一份自由,要有彈性。在一定的範圍內,違反規矩是不可以的,在可以的空間內孩子是自由的,而不是完全被家長束縛住了。

此外,我們給孩子一份約束的同時,就要給孩子一份自由。這兩者之間是不違背的,既能讓孩子遵守你的規矩,又可以讓孩子享受自由。這樣比較符合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可以在合理的空間內自由發揮。

3、“管教”得當益成長

“熊孩子”一般都精力旺盛,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轉移。案例中的來寶爸爸對於孩子的好動、調皮搗蛋等行為感到十分困擾。研究顯示,愛調皮、搗蛋的孩子能夠更好地發育大腦,多變的運動,不拘一格的做法比起中規中矩、非常聽話、遵守規矩的孩子創造力及想像力都要更好一些,包括他的社交能力、運動能力也會更好。

當然,“熊孩子”要管教,但是方法要得當。首先要先從孩子的注意力訓練開始。孩子年齡越小注意力訓練越有效。家長可以選擇適合孩子而他又願意合作的遊戲,和孩子一起做遊戲,關鍵是延長注意力集中時間和注意力穩定度。要注意的是,這種訓練要一個一個循序漸進,由簡到難,讓孩子慢慢習慣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與狀態,體驗活動完成時的快樂,享受父母或老師給予的鼓勵及表揚,才能慢慢適應這種方式,使注意力得以提高;其次是行為規範性訓練。主要是從禮儀開始,家長要教會孩子日常禮儀,熱情接待客人,到別人家去的時候,尊重別人的家庭規矩,不能說髒話,不得亂翻別人的東西,不得輕易將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等等。父母在家應該給孩子做好示範和榜樣,外出時則應事先告知孩子別人家的規矩、禮儀等等,他也會慢慢掌握這種行為規範的。此外,家長在管教“熊孩子”的過程中,不僅要讓他們變得順服一點,還要讓他們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管教是一種愛。作為家長不要為了一個聽話的孩子,就打擊孩子的好奇心及創造力,甚至讓孩子心靈受到創傷,那就本末倒置,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