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照顧孩子面子的重要性_照顧孩子面子為何重要

養生之道網導讀:

對於孩子來說,這個世界上爸爸媽媽是他最信任的人,照顧孩子面子的重要性有很多,可是,很多家長往往因為面子,而不顧孩子感受和自尊。今天小編與你一起聊聊照顧孩子面子的重要性這個話題!

在外面公共場合很容易就能看到大人大聲的教育小孩或打罵小孩,小孩不是張著嘴大哭就是呆呆的站在原地,引來許多路人的回眸,這種教育方式會讓孩子的心理受到傷害,做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怎樣去做才是合適的做法呢。

1、孩子也有面子

小孩嘛,就是天天都在犯錯,犯過的錯再犯,這就是小孩,沒有哪一個小孩能一點錯都不犯的,如果真有這樣的孩子,那麼這個孩子的童年也太悲哀了,他的童年幾乎沒有什麼樂趣可言了,小孩犯錯,父母管教是很正常的事,但在注意場合,做為家長也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在犯錯的時候,別人在公共場合就批評你,你的心理會好受嗎?大人愛面子,小孩也是愛面子的,所以小孩在公共場合犯錯時,父母要給孩子留有面子。

2、換一種方式

有時小孩犯錯是無意識,並不知道自己做錯了,有時,在做錯後他會立馬知道自己錯了,只因沒有勇氣去認錯而已,做為父母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場去考慮一下解決的辦法,在公共場合時可以給孩子一個眼神或一句警告的話,或者對視一笑,孩子都會感激父母沒有當場批評他,給了他一次改正的機會,那麼下次可能孩子就不會再犯這個錯誤了。

3、不給孩子留面子導致的不良後果

有的孩子在吃飯時經常會把碗給打了,打飯給打翻了,有時間家裡來了父母的朋友或自己的朋友,因吃飯時出現這樣的情況,父母就當著朋友的面特別來厲的批評孩子的不小心,朋友們當然會勸阻父母不要批評孩子說著“沒事沒事”的話,孩子的頭低得更低,也不說話,如果父母再讓孩子自己去裝一碗鈑來吃的話,多數的孩子會選擇不吃了,這時他們不僅沒吃飽飯,心理更是難受,因為他們覺得在朋友面前丟了面子,遇到這種情況時,父母最好不要要客人面前直接就批評孩子,本來就不是什麼大事,打翻個碗也不會有人覺得孩子就是沒教養的,可以囑咐孩子小心點吃。

4、家醜不外揚

媽媽們都喜歡湊在一起聊天,聊得話題也都是孩子在家或外面發生的事,有些家長喜歡在別的父母面前說自己家的孩子如何不聽話,經常的犯什麼錯誤等等不好的方面,這些話讓孩子聽到,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時也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家長一回家就會和自己的孩子說,你那個同學怎麼怎麼樣的,孩子再一宣揚,弄得全班都知道了, “家醜不外揚”也同樣適合孩子,所以做為父母儘量不要在外人面前提孩子的不是。

對於孩子的教育是個大問題,但教育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做法,在公共場合時儘量不要去喝斥孩子,回家時可以對他進行教育批語,讓他認識到錯的地方。

是孩子讓你“丟臉”,還是你讓孩子失去尊嚴?

1、不要讓孩子給你掙“面子”

這樣的場景我們一定都不陌生:一群孩子玩耍時,一個孩子唱起歌來,得到了大人們的讚美,於是另外的孩子的父母也要求自己的孩子唱歌,大部分孩子依照大人意願進行“表演”,把輕鬆的聚會弄成了歌詠比賽。但總有那麼一兩個孩子,也許因為情緒不佳,也許出於叛逆心理,也許想去玩更有意思的遊戲,總之就是不唱。

“快唱一個,不然媽媽不高興了”,“你這個膽小鬼,一點用都沒有”,“這孩子就是這麼上不了正席”……父母數落孩子,覺得別人家的孩子都表演了,自己家的如果不這樣,就會被認為是笨、不會唱。

事實是,沒有人關心你的孩子會不會唱歌,你跨不過去的只是自己的面子。恐怕世界上只有人類這種會思考的動物,有著如此強烈卻往往不自知的攀比心,每個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是優秀的,因為這常常是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作品。

然而,你的作品是否優秀,與他是不是給你長面子,其實是兩回事。優秀這個概念本身就很寬泛,倘若完全按照世俗的模式來套用,優秀指向的是將來升官發財,然而,是否當眾表演唱歌,能不能在一群小朋友中脫穎而出,顯得格外機靈與可愛,其實與升官發財沒有半點關係。如果父母眼裡的優秀標準,就是孩子能夠在每一次父母自己需要面子的時候為自己掙到面子,這個孩子長大不一定優秀,倒是一定會變成表演型人格,失去自我,成全他人。

2、不要當著別人的面教育孩子

如果說,以上好面子傷孩子的事例是顯淺的,另外一種則躲藏得更深,那就是非當著別人的面教育孩子。

有一位母親給小育講了自己的故事:女兒小小剛上幼稚園時,班主任是位年輕的幼師,有熱情沒經驗。一天放學,她把我單獨留下,當著小小的面說,今天小小在幼稚園犯錯誤,老師批評她,她說了一句非常恐怖的話“小朋友可以打老師”,老師問她誰說的,她說是媽媽說的。老師臉上那種“你是怎麼做家長的”的責怪表情,讓我十分委屈,於是我嚴厲地問小小:“媽媽是這麼教你的嗎?”小小玩弄著自己的小手指,低頭輕聲說,“媽媽沒有說”。我松了一口氣,像得了尚方寶劍似地與小老師理論起來。回到家,我的氣還沒有完全消,於是給一位朋友打電話。可是電話那頭的朋友聽完後,對我一通批評:“你為什麼要把她陷於當場對質的境地呢?這對小孩子是很不公平的。我覺得,你當時想到的只是自己的面子,而不是你女兒的感受。”原本準備收穫安慰的我,握著電話愣在那兒。那天一晚上自己都沒睡好,越想越有點後怕了。

這位母親當著老師的面揭穿女兒的謊言,其實對教育孩子沒有任何幫助。當然,她可以牽強地將此解釋為:應該教育孩子要誠實,而實際上,這件事情的關鍵點,是與誠實無關的。首先,因為老師缺乏經驗,對孩子進行了誘導。“誰教你的?”當她這樣嚴厲地質問一個不到三歲的孩子時,孩子會本能地想要保護自己,只能搬出媽媽,這個世界上她最信任的人,來抵抗老師的強勢,安撫自己此時此刻的孤獨與無助。可惜,媽媽並沒有與她站在一個陣營,而是為了自己的清白,迅速地倒向老師的陣營,嚴厲地批評她、質問她,辜負了她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