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小孩子手巧才能心靈_兒童手巧才能心靈

養生之道網導讀: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非常聰明,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的聰明呢?專家指出,小孩子手巧才能心靈,這意味訓練孩子的雙手可以讓孩子更加的聰明,下文我們介紹一下為什麼說小孩子手巧才能心靈。

世上的父母沒有一個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得聰明、能幹。但您是否知道從小訓練小兒手指的活動能促進孩子智慧的發展?嬰兒從出生第一天起,其眼、耳、鼻、舌、身等各種感官,即處於與周圍環境事物的交互作用之中。隨著手的動作能力的提高,各種感官得以更主動地接觸和認識客觀世界。這就大大擴展了嬰兒的視野和活動範圍,發展了各種感知能力和記憶、思維等高級認知能力。因此,促進嬰兒的智力發展,首先應促使嬰兒手的動作能力的發展。

人手動作的發展是有規律的。我們常常可以看到,2個月的嬰兒考的動作還是沒有目的的。3個月左右的嬰兒雖然可以握住放在他手中的搖盪鼓,但還是不會主動抓東西。當嬰兒4一6個月的時候,他的手的動作有了較大的發展,出現了簡單的、有目的的、有方向的動作,放在他近旁的東西他要去拿。孩子從7-8個月開始,能屈起所有手指,用手掌從桌面上抓起小物體。還可以把手裡拿著的物體從這一隻手遞到那一隻手。9-10個月的孩子,能用拇指和食指撿糖。11-12月的孩子就能用雙手扶住奶瓶吃奶了。

在孩子手的動作的發展過程中,他們都願意自己動動手。父母應主動為孩子安排合適的環境與活動,為他們創造條件,讓孩子的小手從小就得到充分的鍛煉,使他們的手變得精巧靈活,人也變得更聰明起來。

怎樣訓練孩子的雙手呢?下面介紹幾種方法:

1、喂嬰兒食物時,允許孩子玩匙和碗,並放些食物在碗裡,讓他練習將食物送到嘴裡的動作。這有利於鍛煉孩子動作的協調性和準確性,促使視覺、動覺、觸覺的協同發展。

2、把孩子的小床改造成小小的“體操床”。方法是用一根根橡皮繩在床的上方拉成網狀,在網上掛滿色彩鮮明的小玩具。孩子便很快用手碰擊這些玩具,並對玩具的反彈感到興奮。這樣,可以促進孩子用手觸擊物體的能力。

3、給孩子提供材料、顏色、聲響不同的玩具,鍛煉孩子的抓握動作。最初可以給一些易抓的玩具,如塑膠娃娃、動物等。以後給一些用手指控制的玩具,如撥浪鼓、成串鑰匙,以及用手指擠壓發聲的玩具。

4、在桌子上放些不同的小玩具如積木、塑膠瓶等,讓孩子擺弄。也可以要求孩子模仿自己的動作把一個一個小玩具放進盒子裡,再讓他一個一個拿出來。這樣不僅可以教孩子認識各種東西,促進語言發展,而且學會拿放東西,鍛煉手的肌肉。

5、洗澡也是要兒練習手指動作的好機會,可以讓嬰兒抓弄、擠壓水中的泡沫海綿或浴巾。

小孩不夠聰明的10大因素

1、感染和中毒,這是首位重要因素。已經比較明確的是在胎兒期母體感染風疹、流感和其他病毒性疾病,尤其在初孕3個月,容易招致先天性畸形和智力障礙。圍產期羊水感染、嬰兒期腦炎、腦膜炎、性病等嚴重感染,嚴重妊娠毒血症,孕母受到鉛、汞、化學品和藥物毒性作用,皆可影響腦功能,導致低能。

2、外傷和物理因素放射線照射(診斷或治療)、難產、產傷,胎兒窒息缺氧損害腦神經細胞最為嚴重,低能發病率頗高。

3、代謝和營養障礙各種代謝障礙,包括內分泌障礙等皆可導致低能,多數與先天性遺傳病有關(與先天性酶的缺陷有明顯關係)。營養障礙包括各種原因的攝入不足或吸收不良。

4、頭腦疾病包括腦腫瘤、多發性硬化症、遺傳性共濟失調、各種神經變性疾病所致精神發育不良。

5、原因不明的產前因素或疾病如先天性腦畸形等。

6、染色體異常包括性染色體和常染色體畸變,後者畸變導致精神缺陷較前者嚴重。

7、未成熟兒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新生嬰兒體重不足2500克,或胎齡不到37周娩出者,均稱未成熟兒。由於軀體發育不全,必然影響腦功能和智力發育。如新生兒體重低於1500克,低能發病率可高出數倍至10餘倍。

8、嬰兒期精神疾患如嬰兒孤獨症、心理嚴重缺陷,均影響正常學習過程,影響智力。

9、心理—社會因素早期社會隔絕、人為情感剝奪、缺乏母愛、孤兒無人照料、嚴重精神疾病患者的子女、文化閉塞、不適當的教導方式等均可影響智力水準。

10、原因不明約占本症40%~60%,有待深入研究。

怎樣才能使你的孩子更聰明

孩子在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班級,用同樣的課本,聽同樣的課,寫同樣的作業,但是有著不同的成績,有著不同的個性,成長為不同的人。其主要原因在於家庭環境。

一個家庭在溫飽問題解決之後,對孩子的影響主要決定於家庭的精神環境。家庭的精神環境包括多方面的內容:父母的道德修養、文化素養、家庭的情感氛圍、家庭對教育的態度及家庭教育方法。

要使你的孩子更加聰明,就要遵循兒童心理的發展規律,讓良好的家庭精神環境對孩子產生影響。

科學胎教,讓孩子有一個美好開端

現代醫學證明:胎教是美好生命的開端。胎兒在媽媽的腹中就有良好的聽覺和心靈的感受能力。良好的家庭精神環境,有利於胎兒的健康成長。從胎兒期就讓孩子感受到音樂的美好、語言的美好、生命的美好、世界的美好。良好的胎教,可以使你的孩子聰明。

無限關愛,讓孩子對世界充滿信任(0—1.5歲)

這個階段,主要發展的是嬰兒對周圍世界,尤其是對社會環境的基本態度——信任感。這個階段,母親應該給予嬰兒無微不至的關愛。關愛首先表現為讓嬰兒感到舒適的生活照料:天天用溫暖的母乳餵養嬰兒,用溫柔的聲音呼喚嬰兒,用溫情的眼睛注視嬰兒,用溫暖的雙手輕輕地撫摸嬰兒。這樣,嬰兒就會對母親產生一種信任感,從而認為這個世界是安全而可以信賴的地方。這種對人類、對環境的信任感是形成健康個性品質的基礎,是人生各個時期發展的基礎。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階段的關愛,不可以延續至其他階段,否則就會變成一種扼殺孩子聰明智慧的溺愛。

自主活動,讓孩子感到自己的力量(2—3歲)

這個階段,主要發展的是幼兒的自主性。這個階段,幼兒初步嘗試獨立處理事情,如果父母允許幼兒去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鼓勵幼兒獨立探索的願望,幼兒就會逐漸認識自己的能力,漸漸養成自主的個性。探索的願望是學習知識、認識世界的原動力。具有自主性、獨立探索願望的孩子就聰明。

多種嘗試,讓孩子找到適合的領域(4—5歲)

這個階段,主要發展的是幼兒的主動性。這個階段,隨著幼兒的身體活動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的發展,喜歡探索新的環境,喜歡學習新的知識,希望承擔新的任務。此時,家長應該對幼兒遇到的問題耐心聽取、細心回答,對於幼兒的建議給予適當鼓勵與妥善處理。這個階段,一定要防止幼兒以我為中心,不能讓孩子一味地按照他們的願望來主宰父母。這樣,幼兒不僅發展了主動性,而且能夠培養明辨是非的道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