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為什麼鼓勵孩子交朋友_如何幫助孩子交朋友

養生之道網導讀:

為什麼鼓勵孩子交朋友,大人需要朋友,孩子也需要朋友,因為,孩子也是社會的個體,需要和他人交往,為什麼鼓勵孩子交朋友?家長如何幫助孩子交朋友?小編給大家介紹。

為什麼要鼓勵孩子交朋友?

與人直接交往,是滿足幼兒生理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一種必不可少的行為方式,是幼兒精神生活的主要內容。社會交往能使兒童眼界開闊,並促進其身心發展,促進觀察力、想像力、思維力、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更為重要的是,社會交往能促進幼兒情感和個性的發展。孩子在交往中體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初步學會一些淺顯的社會道德,並學會正確處理與他人的關係。那些懂得如何與他人合作,如何與他人合理分配,並恢得如何尊重他人意見的人,才能與他人和平相處,人際關係才會協調愉快。幼兒正是通過與小朋友的交往相處,建立友誼,並逐漸培養自己的交往能力與社會貴任感。兒時的體驗對成年後的影響是巨大的。如幼兒可以從打架中慢慢地瞭解“自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並且知道蠻橫不講理、任性、霸道往往不容易獲得別人的幫助和合作。因此,不要怕孩子同同伴打架、吵架。這是幼兒社會交往中出現的正常情況。當然,對打架還是要預防的,打架後要正確引導,否則將會影響幼兒今後的人際關係。

但是在幼兒的實際生活中,很多父母較多關心的是孩子的吃、穿等物質需要,而對孩子精神生活的需要—相互交往卻很少給予滿足。一些家長過於保護孩子,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怕孩子出去玩會受到別的孩子欺負,或發生口角,所以整天把孩子關在家裡。他們給孩子劃禁區、設框框,讓幼兒在家裡自成夭地。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將難於與人相處。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找朋友,創造條件讓孩子與人交往,讓孩子走向同伴。具體有以下建議:

1、讓孩子學會分享。當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或食物分給其他孩子時,大人一定要大力讚揚他。如果兩個孩子在爭搶一件玩具時,大人除了教育孩子輪流玩外,甚至可以把那件玩具拿走,並告訴他:“既然你們不能好好地在一起玩,那就不准你們玩這些玩具。”

2、讓孩子學會遵守秩序。這是做人的基本準則,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教育。例如,上滑梯要依次等候,一個一個上,大人講話不能插嘴,等等。

3、要及早培養孩子多方面的生活能力(說話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多方面的興趣。因為這些能力都是幼兒之間選擇同伴的主要條件。如一個孩子衣服骯髒,不僅是父母失職,還會影響孩子與別的孩子建立友誼。

4、給孩子創造一個民主、平等的家庭環境。要民主、平等地對待孩子,盡可能做孩子的朋友,培養孩子愛說話、敢說話的性格。家庭大小事盡可能讓孩子參與討論,尤其是涉及到孩子的問題,應多聽聽孩子的意見。這樣有利於孩子樹立自信心。大膽地與人交往,品嘗與人和諧交往帶來的種種樂趣。

5、培養孩子具體的社交方法。社交能力是在孩子與他人、尤其是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獲得的一種能力,所以想要讓孩子獲得社交能力,家長要教給孩子具體的社交方法。尤其是讓孩子學會以他人能接受的方法獲得想要的東西。比如,當孩子想要加入其他人的遊戲時,可以教導孩子友好地向別人發問:“我可以參加你們的遊戲嗎?”“我想和你們一起玩,可不可以?”當孩子與別人爭搶玩具時,父母要耐心引導,陪孩子一同想出更好的辦法,學會說服別人與自己分享玩具。

6、教孩子用文明語言與他人交流。如“謝謝”、“不客氣”、“對不起”、“行嗎”、“你先玩,我後玩”等語言,使孩子在與人交往中待人熱情主動,逐步學會與人交往,學會交朋友。

7、創設情境、提升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獲得提升的。家長要為孩子創造多種社交機會和條件。家長首先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多串門,或邀請一些小朋友到家裡玩。當交往的機會到來時,家長要學會藏在孩子的身後,而不是沖在孩子的前頭。比如,家裡來了客,要讓孩子參與接待;有機會也要適當地帶孩子參加各種聚會,讓孩子與不同的親戚朋友交流、玩耍;購物時,讓孩子試著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讓孩子在具體的生活環境中學會與他人正確地相處。

8、及時讚美,鞏固社交能力。讚美如同陽光。面對孩子正確、積極的人際交往行為時,我們要充滿激情地給予讚美。如果能夠加上肢體語言就更棒了。親一親,摸一摸,抱一抱等。只有這樣,才會讓孩子明白什麼行為是對的,並不斷加以鞏固和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