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如何教育不專心的孩子_孩子不專心怎麼辦

養生之道網導讀:

如何教育不專心的孩子呢?有些孩子做事總是不專心,注意力不集中,沒法安定下來,家長為此也很苦惱。那麼下面養生之道網為您介紹如何教育不專心的孩子?快來學習學習吧。

一、如何教育不專注的孩子

最近發現很多媽媽都有這樣一個疑惑以及擔心,寶寶幹什麼都不專注,對任何事都只有三分鐘的熱度,讓我們就這一問題和大家進行今天的話題。

麗麗的寶寶長大了,好奇心越來越旺盛,一會兒玩玩具、一會兒看電視,一會兒畫畫,一會兒又被外面的吵鬧聲所吸引……新媽媽麗麗真是既欣慰,又擔心:寶寶似乎對所有的事情都只有“三分鐘熱度”,甚至沒有集中精力看過整部動畫片,要是以後養成做事不專注這個壞毛病,以後的學習生活,還不都成了大問題?

我告訴麗麗,教育是件持之以恆的大事,不要過於心急,更不要揠苗助長。寶寶活潑好動,對什麼事都好奇,注意力不集中完全正常,此時,新媽媽應有意識培養寶寶做事專注的習慣。比如要是寶寶剛剛會爬,可把色彩鮮豔或能行走的玩具,比如會走路的機械兔子,放到寶寶力所能及的地方,吸引他去抓去追逐,如果寶寶成功,新媽媽應及時給予鼓勵,然後適當逐步加大難度,逐漸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如果寶寶失敗,新媽媽則可以用笑容甚至肢體幫助寶寶抓住玩具。如果寶寶稍大一些,可以從寶寶感興趣的拼圖入手,讓寶寶學習把簡單的幾塊拼圖拼成他最喜歡的卡通圖案,讓他在他感興趣的事情上花費的時間長一點,再長一點。如果寶寶失敗了,甚至搞壞了什麼東西,新媽媽不要大驚小怪甚至發怒,而應當態度溫和地告訴寶寶:錯誤在所難免,並非什麼事情想要就可以得到,要通過不斷努力才能達到目標。

此時,新媽媽還要給寶寶一個專注的環境。寶寶翻看畫冊的時候,即使看不懂,也要一次只給他一本書,等他看完一本後,鼓勵他反復加深印象後,再換另一本,並且隔一段時間再給他重新讀幾遍,提高閱讀品質而不是數量,不能將很多書同時堆到他面前。如果寶寶還小,新媽媽給寶寶講故事的時候可以隨時創設與故事有關的有趣問題,緊緊抓住寶寶的注意力。大點的寶寶還可以讓他嘗試複述故事,鍛煉他專心致志聽故事的習慣。

同時,新媽媽或長輩還要克制對寶寶無微不至的關心,如果不分時間場合經常打斷寶寶專注的“工作”,很多時候,就會影響寶寶的興致和注意力。比如寶寶正在畫畫,即使只是無意識的亂畫,新媽媽也不要經常問他“要不要喝水”、“吃個蘋果吧”等等,而應當保持安靜,等寶寶畫完再給予安排。寶寶思維活動也需要有連續性,如果經常受到干擾和打斷,他們的心就無法安靜下來,自然不會長時間關注某件事物。

如果寶寶再大些,新媽媽還可以控制鼓勵表揚的次數和頻率,從2分鐘、3分鐘入手,一點點的延長時間,並“故意”發現寶寶在細節上的進步,以激發寶寶的榮譽心和自豪感。比如寶寶某件事做成功了,新媽媽在給予微笑的同時,表示希望寶寶做得更好,然後循序漸進,逐漸加大表揚力度,當時機成熟時,還可以利用長輩或小朋友來訪時當著別人的面巧妙地誇獎他,讓他得到更多人的肯定,以激發他的上進心。

新媽媽在訓練寶寶時,一定要在教育專家的指導下,根據寶寶的年齡特點,制定最適合他的目標,難度太大,寶寶會因挫折感太大而失去興趣。難度太低,寶寶就會放棄努力,以為成功其實很容易。恰當的度,會讓寶寶在成功的同時也感受努力的樂趣,帶來再次探索與繼續努力的原動力。明星媽咪產後護理的專家們,會用科學的技巧和方法使新媽媽調理身心,改變傳統的育兒態度,讓新媽媽和寶寶都會贏在新生命的起跑線上。

通過以上內容,我們可以從中得出一個結論,在對寶寶的教導上是一個時間的問題,以及耐心的問題,現在不是還有很多人都在說,孩子要粗養細教麼。對孩子要有耐心,慢慢的你的孩子會有改觀的,做為媽媽的你不要太心急呀。

二、有關的家庭教育特點

家庭教育不同於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尤其對處於嬰幼兒期、童年期的孩子來說,家庭教育對其性格、氣 質、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個作用是由家庭教育的特點決定的。

第一個特點是親子關係的密切性(包括祖孫關係)。親子關係和祖孫關係是一種血緣關係,是一種自然形 成的養育和被養育的關係,也是一種親情關係。這種關係決定了親子間必然產生親切感和依賴感。

第二個特點是教育的啟蒙性。早期教育對於一個人的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的培養是基礎性的,具有極其 重要的啟蒙作用,並會影響孩子日後接受其他教育的能力。

第三個特點是教育的滲透性。由於家庭教育與家庭生活密切相關,家長對孩子的影響無處不在,家長可以 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進行教育。

第四個特點是影響的深刻性。正由於家庭教育具有以上三個特點,家長對嬰幼兒期和童年期的孩子的影響 是巨大的,並可能影響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