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怎樣培養寶寶語言能力_培養寶寶語言能力之法

養生之道網導讀:

怎樣培養寶寶語言能力?從寶寶開始學說話開始,媽媽們就已經想盡辦法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怎樣培養寶寶語言能力呢?下面這些方法或許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很多人認為,小寶寶的語言發展是從他開口說話時才開始的,但事實上,在小嬰兒剛一出生,就已經開始了語言的發展,作為家長,對寶寶開口說話要適時激發。

兒童語言發展的階段

兒童語言的發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語言的理解,二是主動說出的語言。孩子往往是先理解語言,然後才會說話。但是,孩子並不是生下來語言就能自然而然地發展的,從小和狼一起長大的狼孩,七歲時也只會嚎叫,而且語言很難再發展;從小生長在無人關注的環境中的孩子,語言能力也很貧乏。心理學家研究發現,0~7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如沒有及時的刺激和訓練,最容易產生語言障礙,影響將來的心理發展。

瑞士學者多哥特·艾拉慈姆通過調查研究得出結論:4歲是培養兒童語言思維的最佳年齡。他對兒童的語言思維過程做了如下概括:如果1個1歲嬰兒會說3個單詞,那麼1歲半時就能記住26個詞,從4歲到4歲半時就已經會說920到1240個詞了。因此,為使孩子將來有好口才,無論是孩子的父母還是親屬,都應該在孩子的兒童時期,特別是4歲時,側重進行語言思維的培養,有意識地多和孩子說話。

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1、提供各種機會,多與兒童交談

不要擔心孩子聽不懂,其實孩子的接受能力超出成人的想像,聽多了他自然會理解(除了特別抽象的專用名詞),正如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所講:“嬰幼兒學習語言,並不是像成人那樣僅靠記憶。他們是把聽到的語言存入潛在意識中,並以如同高級電腦一樣的能力進行分析、同一,然後將其出色地掌握並表現出來。”

2、儘量使用規範用語

家長對孩子講話應儘量注意語音、語調的正確和語言的規範化。儘量用標準的普通話對孩子說話,儘量給孩子使用規範語言,這對他以後概括能力的發展很有幫助。家長在與孩子講話的過程中儘量不用“兒語”,如指著小狗,就教他說“狗”,而不應教他說“汪汪”之類的“兒語”。當孩子說“兒語”時,不要重複,而應當用柔和的語調把正規的名稱教給他,更不能迎合孩子,以免限制孩子語言和思維能力發展。家長要儘量用詞準確,如準確用量詞“一輛車”、“一棵樹”、“一片樹葉”、“一朵花”等。

3、要擴大孩子的眼界,豐富孩子的生活

生活是語言的源泉。沒有豐富的生活,就不可能有豐富的語言。語言不是空洞的,它是代表著一定的內容的,這些內容,只有在孩子與周圍環境的積極交往中,與具體事物的接觸中,才能得到。兒童的生活豐富,眼界開闊,知識面廣,可以說的內容就多,反之則不然。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與生活在偏僻山區的孩子相比,口語能力就大不相同。家長可以安排各種活動,讓孩子接觸各種事物。如帶孩子出外散步、旅遊,領略大自然、城市建築的美景,瞭解周圍環境的各種變化,觀察人們的各種活動,參觀一些博物館、展覽會,選看一些合適的電影和電視……家長應在這些活動中,不斷與孩子交談,啟發開導孩子,使孩子能從各種活動中不斷地發現新事物,增長知識,開拓視野,也就能“言之有物”,談話的積極性也會隨之提高。

4、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

兒童十分喜歡模仿,也極善於模仿,模仿是兒童學習口語的重要基礎。孩子會模仿成人的準確而優美的語言;同樣,對有缺陷的語言,也會照單全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有些孩子的發音、用語。甚至說話的聲調、語氣、速度與他身邊的成人如出一轍。因此,為兒童創設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絕對重要。家長必須注意自身的語言修養,為孩子提供良好的語言範式,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模仿自己規範的語言。目前,幼稚園教師都用標準的普通話與幼兒交談,越來越多的家長也開始使用普通話,這是很好的。不論用什麼方言,或用普通話,重要的是,必須發音清楚。2-3歲的孩子常會混淆一些發音,如把“哥哥”發成“多多”,“外公”發成“外冬”,“老師”發成“老希”。這種“娃娃腔”的發音雖很可愛,但並不正確,家長要注意正確地引導,使孩子糾正這種發音。

婦幼專家表明,寶寶在新生兒期就已經開始語言能力的發展了,並且,在孩子的語言發展過程中是有一個時間性的,根據寶寶年齡的大小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1、語言預備期,這個時期在寶寶出生後的一歲之內

在這一時期,寶寶的語言發展是以各種各樣的聲音來表達的,包括哭聲,笑聲還有從口腔中所發出來的像是啊,嗚,嗯等這種種的聲音,在這一時期,爸爸媽媽就可以對寶寶的語言發展開始進行刺激了。

2、10個月到12個月

在這一時期,寶寶的生活範圍開始日漸的擴大,對於生活也有越來越多的新經驗,這個時期,寶寶的詞語以及語言能力都在慢慢的積累增加,已經開始學會叫爸爸,媽媽了,在這一階段,寶寶的語言表達以雙疊字為主,而且大部分是名詞,在這時期,對寶寶說話時,要把語速放慢,並且要說得清楚,讓寶寶更好的聽清楚並且學著說。

3、2歲之後

寶寶2歲之後,生活的經驗已經是越來越豐富,而他們認知的能力也更加的強,開始有了語言交談的能力,在這個階段,寶寶會學著開始運用一些動詞,甚至是形容詞,並會用這些詞語來組成一個簡單的短句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且也會刻意的對大人的語言表達進行模仿。這個時期,也是寶寶語言能力發展的要害期,對於這個時期的寶寶,父母要更加的耐心,對於孩子所好奇的發問,要及時的給出回答,並有意識的刺激寶寶開口表達。

在以上的三個時期,作為家長要及時的對寶寶的語言發展能力進行培養與訓練,要對寶寶開口說話適時地激發。還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面對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進行刺激。

1、創造語言認知的環境

在認知的過程中,寶寶通過自己的操作,在接觸東西的過程中會更直觀的獲得更多的知識,認知能力的提高也會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父母可以為孩子多創造一些安全的認知環境,鼓勵孩子去觸摸去探索以及操作不同他所看到的不同東西,可以很好的説明到語言的發展。

2、讓孩子增加更多的生活經驗

寶寶的語言能力是通過不斷地模仿還有練習來發展提高的,生活的經驗越多,認知的知識越多,語言的能力自然就越好,所以父母可以帶寶寶多去接觸不同的人或者是事,讓孩子的生活圈擴展開來,寶寶的語言發展也就會更加的快速。

而不管是在哪個時期,父母的引導對於寶寶都是最為重要的,爸爸媽媽可以根據寶寶不同時期的語言發展特點給予培養與訓練,説明寶寶更好的掌握語言表達能力。

講述自己的生活

孩子會學著模仿說任何他們聽到的東西,所以當你的寶寶還根本聽不懂你說什麼的時候,就應該抓住各種機會跟他說話。例如穿衣服時,你可以向孩子講述你在做的事情:“媽媽現在要給你穿褲子,先伸進左腿,然後再伸進右腿。”當孩子長大一些後,這樣的解說詞可以更豐富一些。要知道,你不僅僅是在教孩子如何說話,更重要的是:你做出的這個榜樣告訴了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有多重要。

學會仔細地傾聽

作為父母,在你努力向孩子表達的同時,你也一定得努力地去聽孩子的各種話語。這樣做,你將會讓孩子明白:當你或者其他人說話的時候,他也應該仔細聽才對。

保持語句的簡短

如果你想讓孩子迅速集中注意力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簡短。簡短的話通常更有影響力,孩子越小,你的句子就應該越短。

尊重你自己的話

與其在餐廳大聲嚷嚷“開飯了”,不如走到孩子身邊,不管他在做什麼,花一兩分鐘的時間加入進去,然後再要求他放下手中的事,或者關上電視,去吃飯。你的在場可以傳達這樣的資訊:你非常嚴肅地對待你的要求,尊重你說出來的話。這樣,在孩子講話的時候,他也會學習尊重自己說每句話。

留心不好的樣板

儘管你自己可能是個交流的好樣板,但是你的努力很可能被外在的因素破壞。孩子們在外面總是能聽到些不好的語句或者憤怒的聲音,然後他們可能就會去模仿,並認為這是真實世界中大人們說話的方式。所以,父母可以試著觀察孩子從外面吸收到了些什麼,如果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聽到有人使用攻擊性或者不禮貌的語言,你一定要記得回頭和孩子討論這件事。一定要用你希望孩子對別人說話的方式對孩子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