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如何應對孕期疼痛_懷孕期:當心某些身體“疼痛”

養生之道網導讀:如何應對孕期疼痛?部分婦女懷孕早期有頭昏、輕度頭痛這種較常見的妊娠反應。下面教你如何應對孕期疼痛。

如何應對孕期疼痛?

孕期是婦女特殊的生理時期,孕婦全身各系統都會發生一系列適應胎兒生長發育的變化。疼痛是孕期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可分為生理性疼痛和病理性疼痛。在這裡,給大家簡單談談孕期各種疼痛,以便准媽媽做好孕期保健,及時識別異常徵象並作出正確的初步處理。

頭痛

部分婦女懷孕早期有頭昏、輕度頭痛這種較常見的妊娠反應。倘若在懷孕六個月後,出現日趨加重的頭痛,有的伴有嘔吐、胸悶,甚至出現睜眼視物模糊,閉眼金星飛舞,同時下肢浮腫、血壓增高、小便中有蛋白,這是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表現。

如不及時治療,會發展為抽搐、昏迷,醫學上稱此為子癇。

胸痛

孕期胸痛時,好發於肋骨之間,猶如神經痛。但又常令人捉摸不定,有的按著右肋下訴痛,有的則指著背部講脊柱兩側痛。究其原因,可能是由於懷孕引起某種程度的缺鈣,或是由於膈肌抬高,造成胸廓膨脹所致。一般毋需特殊處理,適量補充一些含鈣食物,或用少量鎮靜劑,可以減輕胸痛症狀。

胃痛

孕期女性全身各器官都發生一系列生理性變化。例如孕期消化器官的肌肉蠕動減緩,常有胃脹不適之感。有的孕婦由於不斷泛酸水和胃灼痛而一籌莫展。追根尋源,原來是懷孕引起胃的逆行蠕動,致使胃內酸性內容物返流到食道及口腔內,刺激粘膜引起灼熱痛感。如疼痛實在難忍,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氫氧化鋁凝膠。

腰痛

隨著懷孕時間的增加,子宮迅速增大到能容下2.5—4公斤重的胎兒。腹部沉甸甸起來,致使孕婦身體重心前移。在站立或步行時,為保持重心前移後的平衡,孕婦必須“挺胸”、“突肚”,這樣必然造成腰部脊柱的過度前凹彎曲,引起脊柱性腰痛。這種腰痛沒有危險性,勿過久站立或長途步行,適當休息,就會有所改善。

小貼士

注意休息,避免長時間地站立和步行。

腰痛嚴重的,可用腹帶托起增大的子宮,減少腰肌張力。

就醫指征如果腰痛同時伴有右下腹部疼痛,並且疼痛延伸到右側大腿,還有尿頻、尿急等症狀,應及時就醫。如果腰痛的同時伴有小腿抽筋,要當心是否發生了低鈣症。

腹痛

有些婦女在懷孕初期感到骨盆區域有一種牽引痛或下墜感,尤其是子宮後傾的婦女比較常見。倘若懷孕期間下腹痛比較劇烈,且有陰☆禁☆道出血,可能是流產或宮外孕的徵兆,必須迅速就醫。懷孕中期以後,由於增大的沉重子宮,促使它四周的韌帶伸展拉長,常引起腹股溝部拉扯樣疼痛。

腿痛

孕期雙腿疼痛常發生在大腿和小腿的後背面,與坐骨神經痛相似。如果同時有下肢靜脈曲張,則疼痛更加劇烈。從懷孕的第五個月始,雙腿還會發生痙攣抽筋,尤其是在夜間易發生。服用維生素D和適量鈣片,效果很好。

發生在此期的下肢痙攣痛以小腿肚子常見,是孕婦缺鈣的表現,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可以預防。痙攣發作時,通過伸直下肢和局部按摩能迅速緩解症狀。孕中期孕婦常有下肢後側疼痛,用力排便、咳嗽、打噴嚏時加劇,通常稱之坐骨神經痛。由於孕期腰椎韌帶鬆弛,發生腰椎間盤突出,壓迫坐骨神經根部所致。因胎兒限制,孕期坐骨神經痛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孕婦應避免勞累,可穿平底鞋、臥硬板床休息,可在膝關節後方墊上枕頭,使髖關節、膝關節屈曲,減少腰部後伸,使腰背肌肉、韌帶、筋膜得到充分休息,生產後即可緩解,若不緩解,可採取常規檢查和治療。

除了以上的內容,下面養生之道網小編提醒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只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帶來健康的寶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