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疝氣的治療方法 小兒疝氣的預防工作需做好
小兒疝氣即小兒腹股溝疝氣,俗稱「脫腸」,是小兒普通外科手術中最常見的疾病,在胚胎時期,腹股溝處有一“腹膜鞘狀突”,可以幫助睾丸降入陰囊或子宮圓韌帶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後,此鞘狀突關閉不完全,導致腹腔內的小腸,網膜,卵巢,輸卵管等進入此鞘狀突,即成為疝氣,若僅有腹腔液進入陰囊內,即為陰囊水腫。疝氣一般發生率為 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產兒則更高,且可能發生於兩側。
症狀
1.小兒疝氣有可能會在出生後數天、數月或數年後發生。
2.通常在小孩哭鬧、劇烈運動、大便幹結時,在腹股溝處會有一突起塊狀腫物,有時會延伸至陰囊或陰☆禁☆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壓時會自行消失。
3.一旦疝塊發生嵌頓(疝氣包塊無法回納)則會出現腹痛、噁心、嘔吐、發燒,厭食或哭鬧、煩躁不安。
4.小兒疝氣發病初期,當幼兒平臥安靜時腫物可消失;隨著腹內壓力的繼續增高,腫物可下降到陰囊裡。這時如果能解除腹內壓增高的因素,並讓患兒平臥,或輕輕地將腫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腫物則可通過睾丸下降時的那條通道返回到腹腔,腫物消失,這種情況稱為可複性疝氣。
5.如果腫物不能返納腹腔,就會出現腹痛加劇,哭鬧不止,繼而出現嘔吐、腹脹、排便不暢等腸梗阻症狀,在腹股溝或陰囊內可見橢圓形腫物,質地硬,觸痛明顯;嵌頓時間久者皮膚可見紅腫,若長時間腸管不能回納則有可能出現腸管缺血壞死等嚴重併發症。
治療方法
1.小兒疝氣不能等.
小兒疝氣一般在小孩出生後很快就會發生,發生率較高。當孩子哭鬧、奔跑等用力過猛的情況下就會在陰囊/陰☆禁☆唇上方看到包塊,安靜後又消失,因此有些孩子發病很長時間家長還不知道。導致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留下終身的遺憾。 小兒疝氣一般不會有明顯不適。一旦病情發展,腫塊下墜接近陰囊/陰☆禁☆唇,就會造成孩子活動及行走不便,嚴重時會發生嵌頓不能還納,甚至威脅生命。同時,一旦發生嵌頓,孩子往往會承受不少痛苦。
2.若發現孩子無故反復哭鬧,家長要檢查一下有無疝氣的發生。發現疝氣後,要儘早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
3.幼兒疝氣病的治療
a.小兒疝氣患者應儘量避免和減少哭鬧、咳嗽,便秘,生氣,劇烈運動等。
b.疝氣患者應注意休息,墜下時,用手輕輕將疝氣推回腹腔。
c.疝氣患者應儘量減少奔跑與久立,久蹲,適時注意平躺休息。
d.疝氣患者應適當增加營養,平時可吃一些具有補氣功效的食物如扁豆、山藥、雞、蛋、魚、肉等。
e.稍大一些的幼兒疝氣患者,應適當進行鍛煉,以增強體質。
除少數嬰兒疝氣外,大部分腹股溝疝氣不能自愈。隨著病情的拖延,疝氣包塊逐漸增大,會給治療帶來難度,並且,腹股溝疝氣容易發生嵌頓(疝氣包塊被卡住無法回納)和絞窄,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除少數特殊情況外,小兒疝氣均應儘早接受徹底的治療。
手術是小兒疝氣最好的治療方法。一般皆以全身麻醉,采高位結紮的方法,手術安全且時間不長。若有疝氣發生,宜早日治療,以免疝氣囊之內容物發生箝閉,增加手術的困難與生命的危險。至於陰囊水腫,則可觀察至一歲,若無消失再行手術治療;惟須小心追蹤檢查,注意疝氣形成的可能性。
同時手術後要對寶寶做好護理:
(1)應儘量避免和減少哭鬧、咳嗽和便秘。
(2)注意休息,墜下時,可用手按摩,推至腹腔。
(3)儘量減少奔跑與站立過久,適當注意休息。
(4)適當增加營養,平時可吃一些具有補氣作用的食物如山藥、扁豆、雞、魚、肉、蛋等。
(5)大一些的兒童適當進行鍛煉,以增強身體素質。
預防
1、由於疝氣可在嬰兒期發生,故應在該時期經常注意觀察孩子的腹股溝部或陰囊處,是否腫,或是否存在時隱時現的塊物,遇有疑問及時請教醫生。
2、雖然患疝氣的較多為男孩,但女孩也會發生疝氣。對女孩的疝氣更要提高警惕,因為常有卵巢、輸卵管進入疝囊。
3、嬰兒期不要將孩子的腹部裹得太緊,以免加重腹內壓力。不要讓孩子過早的站立,以免腸管下墜形成腹股溝疝。
4、吃些易消化和含纖維素多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暢。孩子大便乾燥時,應採取通便措施,不要讓孩子用力解大便。
5、不要讓孩子大聲咳嗽,患咳嗽的小兒要在醫生指導下適當吃些止咳藥。避免孩子大聲啼哭,防止腹壓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