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孩子不聽話如何教育 這樣做後果很嚴重哦

為什麼孩子會不聽話?

孩子在兩周歲前後,會開始變得不聽話。兩三歲的孩子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調皮了,並且“強”了,有自己的小想法。這種不聽話有三方面的原因。

1.嬰幼兒心理發展的必經階段

孩子的自我意識在滿兩周歲之後漸漸覺醒,對“我”的力量有了一定的認識,會更加自主和積極地去參與活動。孩子想要參與所有事情,但是往往和家長的想法、做法相違背。如果家長勉強孩子,孩子就會反抗,並且內心會受挫,“不聽話”由此產生。

2.寶寶的好奇心得不到滿足

孩子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喜歡接觸任何事物。如果家長對此不理解,並且認為孩子是在調皮,對孩子的活動進行制止,甚至打罵孩子,這樣的話孩子就會不高興也就不願意聽話了。

3.寶寶的運動能力發展了

隨著孩子的生長發育,孩子的活動能力也在增強,因此十分希望能夠有更大的獨自活動的空間,所以會一個人不斷嘗試新鮮的事物。此時,倘若家長制止孩子的行動,孩子就會感覺不滿,也就變得不聽話了。

孩子不聽話如何教育?

家長要仔細觀察孩子,耐心地勸解孩子,不要和孩子對峙,不然結果不是家長向孩子妥協,助長孩子遇事不滿意就哭鬧的任性脾氣,就是家長忍不住打罵孩子,使孩子的身心受到傷害。

1.轉移孩子注意力

孩子都會有逆反心理的時候,喜歡和家長對著幹。如果孩子不聽話,家長一定要耐心教育孩子。如果溝通半天也沒效果,要做些別的事情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然後過一會兒再來教育孩子,效果會更好。

2.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孩子不聽話通常由一些特殊原因或者內因所致,因此家長一定要好好觀察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行為加以解析,從而找出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如果孩子受了委屈,不高興,但是又不說,沒有辦法緩解,可能會通過和家長對著幹來發洩。那麼,家長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盡可能地釋放出自己消極的情緒。如果孩子生病了感覺不舒服,但是家長們沒有察覺,還像往常一樣對待孩子,孩子也會很“強”。

3.給孩子制定一定的規則

制定明確規則是一個好辦法,但是要保證孩子能夠理解。例如告訴孩子““過馬路時一定要抓緊大人的手”。如果孩子不習慣服從這些規定,家長就要再想辦法。例如,孩子因為感覺自己被忽視而欺負妹妹,就讓他幫妹妹洗澡、吃飯,然後找一段時間和孩子單獨相處。如果孩子因為害怕黑而不肯上床,那麼可以在孩子的床頭留下手電筒。

孩子不聽話該不該打?

儘管打孩子會帶來很多不好的影響。但是有會出現不得不通過體罰來教育孩子的情況,不少家長會因為一時生氣而打孩子。家長要學會掌控住情緒,儘量避免打孩子,可以借小朋友不聽話帶來的自然後果來教育他。

1.儘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最好的狀態就是不要體罰孩子。如果孩子犯錯了,家長不要一時衝動就打孩子,因為如果打孩子往往會有反效果。可以將內心不滿的真實感受告訴孩子,例如對孩子說:“你的做法讓我很失望!”“我現在真的很難過!”。不僅能夠讓自己的心情平復,而且可以讓孩子換位思考,自我反省。

2.用自然後果懲罰孩子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用過於批評孩子,而是讓孩子自己來承擔他的錯誤所帶來的後果。如果孩子還小,家長可以教會孩子如何修正錯誤。例如,將果汁打翻了不能喝了,孩子還需要清理地上的果汁。孩子可以從中瞭解到自己的錯誤造成怎樣的影響,也會深刻反省,避免今後再犯這樣的錯誤。

3.用間接的方式懲罰孩子

家長不必過分追究孩子犯的小錯誤,而是通過給孩子警告的眼色、縮短孩子看電視的時間等方式來讓孩子吸取教訓。例如,孩子沒有整理房間就沒收孩子的零食。家長最好明確告訴孩子今後應該怎麼做,需要達到什麼樣的保准,表達對孩子的期望。

4.打孩子時不要情緒化

多次警告後,孩子仍然我行我素,家長需要平復自己的情緒,沉著應對。如果情緒失控的時候打孩子,不僅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且孩子會感覺內心受到傷害。在這個時候,孩子注意到的是父母憤怒的情緒,而無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5.讓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如果不得不打孩子,需要告訴孩子為什麼會挨打以及打多少下,如果下回犯錯誤應該怎麼做。

不要打得過重,也不要把打孩子當做發洩的途徑,更不要還沒有搞清事情就打孩子。家長打完後一定要告訴孩子“打你我們也很難過”。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儘管他做了錯事,但是父母的愛不會改變。打他只是希望他下回不再犯這樣的錯誤。

6.不要打2歲內和6歲後的孩子

小於兩歲的孩子由於各方面發育未成熟,沒有規則意識。這個時候通過打來教育孩子,不僅沒有效果,還會傷害到孩子的心靈。當孩子漸漸長大,不僅自我意識得到發展,自尊心也逐步增強。六歲的孩子已經明白道理,所以家長凡事要將理,切勿隨意打罵。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1.立規則

不理解或者已經將行為規則遺忘的孩子往往就會不聽話,不願意和家長配合。此時,請家長再次提醒讓孩子明白,切記表情要柔和、態度要溫和,明確提出或說明你的要求。家長不能抱著孩子不聽話的心理來向孩子做出說明。例如對孩子說“你什麼時候才能夠聽話”。這樣孩子反而會更加調皮和執拗。

2.作榜樣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儘管知道指示和規定,但是不知道應該如何去做。如果孩子沒有行動或者沒有按指示做,家長就會覺得孩子不聽話。因此,家長在給孩子制定規則的時候,還要教會孩子如何做。例如:如何坐好,如何收拾房間、如何擺放物品等。

3.嚴肅談話

家長打罵、處罰孩子時常常會帶有憤怒、疲倦之類的情緒,孩子不僅身體上會痛苦、心理上也會害怕,意志上也會受到壓制。因此,孩子很難接受父母的長篇大論,也不懂得反省自己,至於改正自己的行為就更難了。家長應嚴肅地和孩子來一場交談,要讓孩子明白道理。先讓孩子停止自己的行為,到角落和孩子交流,這樣比起打罵懲罰孩子,更能讓孩子思考反省自己的行為。

4.耐心糾正

孩子的行為有累積的過程,不良的行為會演變成壞習慣。反之亦然,糾正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請多一些耐心。如果孩子不講道理或者有其他不當行為,家長不可以任其發展,要隨時糾正孩子的行為。若是家長缺乏耐心,孩子的不當行為會加劇。

5.家園配合,共同教育

實際上,孩子擁有較強的自尊心和社會意識,對榮譽也很在乎,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尤其在乎老師的看法。因此可以利用孩子的這種心理來糾正孩子的行為。如果孩子在家睡覺不乖,老師可以讓小朋友講一講自己在家中的情形,並且表揚那些按時睡覺的孩子。

這樣做反而比反復叮囑孩子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