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0-3歲黃金啟蒙期 “三招”育出高情商baby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曾說過,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智商只占20%,剩下的80%取決於情商,EQ高的孩子更容易成才。情商本不是天生的,生活環境、接觸人群決定EQ的高度,而0-3歲寶寶的心智發展正來源於我們最偉大的父母。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3歲上幼稚園後才是接觸社會。但可以很明確的說,這是一種極其錯誤的觀念。寶寶從第一次對人微笑開始,便是與社會接觸的開始。所謂三歲看老,就是說寶寶在很小的時候所反映出來的社會化性格,可能會展現他未來一生與社會互動的特性。為什麼有些人長大後很古怪、不擅長與人交往?很多情況下,其實是小時候引導不足導致的。

本期專家來為我們分享關於培養孩子高情商的點點滴滴,快來學習一下吧!

小小包麻麻,擁有2個可愛的寶寶喜歡分享育兒知識。超過10萬閱讀的文章寫了200多篇,有500多萬媽媽關注。

❤ 三歲以前,父母一定要做好3件事 ❤

三歲以前,什麼途徑才是情商的培育絕佳途徑呢?包媽認為,孩子三歲前不同階段父母一定要做好3件事,孩子與社會的關係、待人接物的能力,其實並不是一句“長大了就好了”那麼簡單。在最初的3年裡,除了照顧寶寶們吃喝拉撒之外,還得引導他們接觸外部世界,教會他們如何與人相處,這和寶寶0-3歲的心智發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情商培育(0-1歲):學會區分我、媽媽和別人』

❥0-6個月:媽媽就是我的世界

根據奧地利病理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師瑪格麗·馬勒(Margaret S. Mahler,1897—1985)對0-3歲幼兒心理發展的理論,在經歷最早兩個月“自顧自”的本能生活後,從第一次微笑開始,孩子就與外界有了真正的資訊交流。在這個階段,孩子與世界都是共生的,嬰兒沒有區分母親和外人的差別,家長應該是孩子最親密的共生體,需要及時回應寶寶需求,經常和寶寶接觸,主動撫摸孩子。

❥6-12個月:認識媽媽之外的人

6個月開始,孩子心理開始逐漸跟媽媽分離,變得更獨立、更個體化。他們開始關注父母以外的人。儘管陌生人依然讓他們很害怕,但他們會拉著父母去主動探索。這個時候哪怕是爸爸陪伴,也能夠替代一部分媽媽的工作,但這段時間,千萬不要兩個人都不在孩子身邊。

『情商培育(1-2歲):學會分離和交往』

❥12-18個月:分離焦慮的頂峰

1歲以後的孩子可能非常依戀媽媽,他正在學習走路等技能,經常會有挫敗感,需要隨時回到媽媽的懷抱來尋找鼓勵和安慰。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靠媽媽來尋找安全和自尊感,媽媽可以刻意進行躲貓貓和追逐的遊戲,不僅很有趣,也能夠讓孩子理解暫時分開和永久分別的區別。

❥18-24個月:學習與人交往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探索,他們的認知和行動力已經能夠足夠接受與母親分離。不過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完善,所以社交的時候可能發生肢體接觸,出現“打人”的情況。另外他們不知道什麼是自己的、什麼是別人的,容易“搶東西”。當媽媽遇到這些情況的時候,要避免與孩子站在對立面,應該用更加穩定的情緒和包容的態度去對待孩子與別人的衝突,如果呵斥的話反而會讓孩子對接觸外界感到畏縮。

『情商培育(2-3歲):學會准守規則』

❥24-30個月:建立規則感

兩歲到三歲的孩子追求獨立感,喜歡嘗試和挑戰,當他們發現自己對周圍事情可以產生操控的時候,自我意識萌芽會進入一個高峰,最簡單就是說“不!”

這是孩子與人交往的關鍵時期,不妨利用孩子“說不”的意識,告訴他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這時期的孩子還不一定能和小朋友共同玩耍,所以不用太過於強迫“一起玩”這件事。告訴孩子一些規則並以身作則,比如吃飯不看電視、遵守交通規則、排隊規則。

❥30-36個月:奠定物權意識

孩子要到三歲後才會出現同理心,才此之前,他只能想到“我的”。所以這個時期的寶寶不懂得“體恤他人”,有時候會表現得“自私”。這個階段可以嘗試用規則去引導“分享行為”,比如輪流玩、別人玩時等候、不可以廝打搶奪等。

古時候有孟母三遷,環境總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每個人,父母作為孩子第一個啟蒙老師更應該對環境敏感,高情商寶寶更需要父母的耐心、細心以及以身作則,讓我們一起攜手為孩子謀劃一個更美麗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