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付粘人孩子有技巧
嬰兒出生1周以後就能盯住人的眼睛看了,6周以後他就會對人微笑了。父母,特別是母親,通常是孩子最早認識的人。從這時起,父母和嬰兒之間開始建立起美好的關係。 嬰兒在四五個月時,已經能夠認識父母,但是,他並不在意父母的離開。其實,這時感到捨不得
2015-01-20 19 -
寶寶學步時的安全措施
現在有許多年輕媽媽因為不知道如何正確教寶寶走路而萬分苦惱。幼兒早期教育專家說,寶寶的每一步、每個走路姿勢,以及該如何在他走的過程中做好保護,媽媽都要特別關注,而不當的學步過程會使寶寶骨骼、脊椎變形。 一、不學爬就學走兩大影響 “寶寶
2015-01-20 32 -
不要“嚇壞”了你的孩子
嚇唬對那些2歲左右的孩子是會奏效的,但這樣恐嚇的後果父母們卻很少思考,若孩子經常被恐懼感占住心靈,精神就容易受創傷,發展下去,還可能會引起口吃、遺尿、失眠、智力發育遲緩,甚至患精神官能症,影響孩子心理的正常發展。有的孩子長大後則會表現出
2015-01-20 66 -
不被寶寶“欺”
人似乎都有一種天性,都會欺負最親近最愛的那個人。孩子更是如此。 我就是壯兒的欺負物件。 跟著家裡任何一人出門,他都可以自己走很長的路,即使想抱他,還得徵求他的同意。可只要有我同行,情況就大不一樣。他好象不會走路了似的,非要抱,而且必須
2015-01-20 17 -
天生不“貪”
為人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人前表現得很有教養?可有些教養卻真的不是後天“教養”出來的,而是與生俱來的,壯兒就是這樣的孩子。 他不“貪”。 才四五個月大,他就好象是個特別有節制的孩子。每次喝奶90毫升,阿姨總想把他催胖點兒。一聽說社區
2015-01-19 19 -
成長超前
不知道誰在院裡的空地上放了一張撐著把大傘的桌子和幾張凳子,就是那種大排檔常用的。對小傢伙們來說,這可是個新奇玩意兒。爭著搶著坐上去。 一般出來玩,家家都會為寶寶帶些水果、零食。可小傢伙們能好好吃的很少,尤其是壯兒這樣的玩心重的孩子,一玩兒
2015-01-20 20 -
上帝和小孩的對話
一天,小孩問上帝:“他們告訴我明天你將要把我送到地球,不過為什麼我在那兒會那麼小和無助呢?” 上帝說:“在所有的天使之中,我已經選中了一個給你,她將會等待你和照顧你。” “不過,”小孩問了:“請告訴我,在天堂我除了歌唱和微笑之外什麼都
2015-01-15 32 -
孩子音樂聽太多易孤僻沉默
時不時讓嬰兒欣賞音樂,不僅可以安定情緒,而且可以陶冶性情。但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俄羅斯兒童心理學家的一項最新專題研究發現,1~2歲的嬰兒如果每天聽音樂過度,可能會影響正常學習語言的能力,還可能形成沉默、孤僻的個性。 專家對200
2015-01-20 32 -
寶寶的音樂“前能力”
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加登納曾經說過:“在個體可能具有的所有天賦當中,音樂天賦是最早出現的。”他所指的音樂天賦,也叫寶寶的音樂“前能力”。在胎兒期,音樂“前能力”就開始表現。妊娠的第三個月,多數胎兒對外界的聲音刺激就有所感
2015-01-20 21 -
發展嬰幼兒音樂能力的方法
和小嬰兒說話用兒語,高聲調,有節奏,拉長音調,像唱歌一樣的語言對寶寶說話。給嬰兒經常唱兒歌,或有節奏感、優美、歡快的歌曲,晚上寶寶睡前唱搖籃曲。當唱歌時按節奏擺動寶寶的上下肢,到6~7月後,當你唱歌時他就會自己揮動手臂了。 在遊戲、進餐
2015-01-18 29 -
提升寶寶音樂智慧
開發孩子的音樂智慧,應該是越早越好,這裡說的“早”不是說一開始就非要孩子學彈琴、學聲樂什麼的,而是給他一個音樂的環境,因為音樂智慧的養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任何急功近利的行為都是不可取的。 音樂從胎教開始 這個時候可是開發你寶寶音樂智慧
2015-01-19 24 -
音樂能促進小孩大腦發育,提高智力
音樂對孩子的智慧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神經解剖學家研究已初步揭示了左右腦在人類智力活動中的相互關係和不同分工。如左腦主要主管數學、語言或符號等抽象思維,而右腦主管音樂、圖形等形象思維。因此,音樂刺激可能對右腦神經細胞的生長有促進作用。應增強
2014-11-20 51 -
聆聽音樂能使寶寶更加聰明
5~6個月胎兒已經有感受音樂的能力,出生後,哭鬧的寶寶,當播放胎教樂曲就會安靜下來,說明他們已經有記憶能力。新生嬰兒在平臥位時,會將頭轉向音樂發出的方向,2個月嬰兒能安靜地躺著欣賞音樂,2~3個月時會區分音高,3~4個月能區分音色,6~7
2015-01-20 34 -
實驗證明,音樂啟蒙有助寶寶語詞記憶!
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於是我們看到,從小就開始接受鋼琴、小提琴等音樂訓練的孩子越來越多了。新近發佈的一項研究結果對於這些家長而言,無疑更是一個好消息。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系陳博士等人的研究發現,接受過音樂訓練的孩子和沒有接受
2015-01-19 47 -
幼兒吃飯習慣應順其自然
幼兒到了一定的年齡,應該有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但是這種能力並非天生具備,而是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過程中不斷的培養、不斷的訓練而逐漸形成的。 幼兒吃飯是用筷子好,還是用小勺好?要根據年齡來分析。一般說3歲前用勺子好,3歲後可訓練用筷子吃飯。
2015-01-20 69 -
家長必須知道幾種兒童行為
笑 說到笑,不少父母僅僅看成是孩子活潑、健康的表現。科學家卻獨具慧眼,看到了笑的更深層意義,那就是與智力發育的關係。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專家新近報告,愛笑的孩子多較聰明,聰明兒童對外界事物的發笑年齡比一般兒童更早,次數也更多。由此啟示人
2015-01-20 33 -
發揮孩子情緒記憶的積極性
成人們都知道,對孩童時期的記憶大多和當時的情緒體驗有關,有時記憶的內容忘了,可當時的情緒效果卻一直保留在記憶中。情緒記憶是記憶內容的一個重要方面,積極的情緒記憶常伴有愉快、滿足、喜悅等情緒體驗,而消極的情緒記憶常伴有恐懼不安、痛苦、孤獨等
2015-01-17 20 -
職場媽媽育兒小竅門
白天上班,晚上回家才能見到小寶貝,這是所有職場媽媽的心結。尤其是一想到“分離焦慮”、“親子依戀”這些名詞兒,媽媽們就感覺無法忍受!可是,社會就是如此,它也同樣需要女性的工作來推動發展,家庭就更是如此,它需要媽媽獲得一定的收入來支撐。那麼,
2015-01-19 22 -
伴隨寶寶成長的床鈴
每位母親在為寶寶佈置嬰兒床的時候可能都會為寶寶準備一個好看的床鈴,我也給寶寶買了一個色彩鮮豔、音樂悅耳的床鈴。而就是這小小的床鈴在寶寶的生長過程中發揮了不同的作用,給寶寶帶來了很多的樂趣。 我買的床鈴主體是四個可愛的小松鼠,床鈴的吊臂是
2015-01-20 40 -
我陪兒子一起玩遊戲
兒子開心只有兩個月,想想這麼大的寶寶可以玩的遊戲實在是少之又少,可是作為媽媽,我多麼希望寶寶在每個階段都可以快樂地玩耍啊!嘗試了各種玩的方法,終於找到了幾種可以跟小寶寶一起做的小遊戲,而我也在遊戲中找到久違了的童心和樂趣。 遊戲一:談話
2015-01-16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