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防和糾正孩子的自卑感
為了不影響孩子的學習及智力,父母應及時預防孩子自卑感的產生。預防和糾正的方法有如下幾種: 1.年輕的父母應當主動地處理好家庭關係,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家庭出現某些避免不了的矛盾,也不要影響到孩子。夫妻不和發生糾紛時,決不能把孩子當出氣筒
2015-01-20 21 -
細心幫助孩子克服自卑感
非智力因素的一個重要面,是性格。許多孩子性格不夠正常,如自卑、嫉妒、虛榮、羞怯等,自卑感就是不良性格之一。例如:許多家長都為自己孩子的成績擔心:我家晶晶腦子並不笨,但考試成績總是不高,孩子總覺得自己不是讀書的材料,語文考試怎麼也不過70分
2014-12-04 19 -
母親過分保護釀戀母心理
佳佳快4歲了,還總是離不開媽媽。玩的時候,睡覺的時候都要媽媽陪著。平時,只要媽媽在,他就寸步不離地纏著媽媽。佳佳對媽媽的依賴遠遠超過和他同齡的孩子。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孩子在1歲半至3歲時是敏感性和依賴性最強的時期,如果母親過分保護和
2015-01-20 33 -
為怕羞孩子進行心理調適
在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一些很怕羞的孩子,這些孩子不敢在人多的場合發言、講話、朗讀、表演,在大庭廣眾中活動時臉紅心跳,碰到陌生人局促不安、手足無措,只喜歡在小圈子裡活動,只願意同熟人接觸,總想把自己封閉起來。可是,現代社會是開放的社會,人際
2015-01-10 19 -
發現逆反心理中積極因素
許多年輕的父母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聽話:你說這東西不能碰,他偏要去碰碰;你說蔬菜營養好,要多吃,你越講他越是不吃等等,實在無可奈何。這種現像在心理學上叫做“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在特定條件下,個體心理中產生的與外界要求或願望相反的逆向心
2015-01-16 12 -
嫉妒心理:影響身心健康
一天,幼稚園的5歲男孩甯甯把同班的小朋友打了一頓。老師一問,原來是這名小朋友有一個“孩之寶”,而他卻沒有。這次打架就是由甯寧的嫉妒心造成的。嫉妒也是一種不良性格的表現。 什麼是嫉妒? 嫉妒本指與他人比較時,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
2015-01-20 49 -
對症下藥對待孩子愛猜疑
這種兒童不但怕生,而且疑神疑鬼,常使父母傷透腦筋。這種兒童過分猜疑,很容易被周圍的同伴譏為膽小鬼,你愈罵他,他的猜疑心愈嚴重。 猜疑的小孩,大致可分為下列幾種類型。第一,是精神外傷型,曾經遭遇可怕的事情,恐怖的經歷仍揮之不去,才變得疑神疑
2014-11-19 30 -
家長應冷靜對待倔強孩子
一般家長都喜歡乖、很聽話的小孩,但有一種小孩卻恰恰相反,任憑父母好說歹說,就是不理不睬,總是以白眼看人,你愈大聲吼他,他就愈不聽話。 有些母親看小孩倔強,就跟著發火,好像和小孩鬥氣似的。小孩倔強也許還可以原諒,因為在他小小的腦袋裡以為自己
2014-11-13 36 -
淘氣正是孩子本身的特點
提起“淘氣”二字,家長們總是把它與孩子“頑皮”、“不聽話”聯繫在一起。在大多數家長的心目中,只有那種規規矩矩、服服貼貼、老實安靜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於是家長便對“淘氣”的孩子採取打罵、體罰等高壓手段。這裡,家長們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 教
2014-12-23 21 -
理智處理:孩子間的糾紛
許多孩子2歲至5歲起開始愛與別人打架,家長應該如何解決他們的爭端呢?一般來講,你不能、也不應該捲入太深。孩子與你不同,通常不會把他們的打架看得十分嚴重。有的孩子只要在一起就會打架,但他們似乎仍然喜歡在一起玩耍。有的孩子因相互不喜歡而打架,
2015-01-13 22 -
過度保護釀孩子過度依賴
如果教育得法,孩子到了5歲,就會自己動腦筋考慮問題,什麼都喜歡自己動手於,不喜歡別人幫忙。可是有的孩子已經5、6歲了,還什麼都靠別人幫他幹,穿衣、吃飯、做手工等,總得成人發了話才動手,一動手馬上又喊:“快來幫忙呀!”這些孩子由於過度依賴他
2015-01-20 29 -
辨別孩子破壞性行為方法
首先要分清什麼是破壞性行為。孩子的某些行為從表面上看是破壞性的,但經分析,其目的卻是建設性的。例如,孩子把鬧鐘拆開,想瞭解它怎麼會響的;把彩色的玻璃鎮紙砸開,想看看裡面有沒有花等等。孩子就是通過這種貌似破壞的行為,來探究和認識事物的。因此
2015-01-20 51 -
及時糾正幼兒的侵犯行為
幼兒的侵犯行為,如打人、罵人、獨佔等等,一直是個令人頭痛的問題。由於幼兒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並且缺乏基本的社會知識,因此要糾正幼兒的侵犯行為,僅僅告訴他們不應該做什麼是不夠的,還必須使他們懂得什麼行為更恰當,更可接受。 1.創造一個不利於侵
2015-01-16 28 -
正確對待孩子的反抗行為
4周歲後,兒童的體力日漸增強,活動範圍擴大,與其他孩子的交往增多。如果不能在此期間學會有效地控制與生俱來的衝動,就會形成某些具有危害性的後果。此時父母長輩的引導作用就異常突出。如果能及時給予兒童幫助,明確無誤地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不可以的,
2015-01-19 25 -
希望孩子聽話的兩個條件
好行為與壞行為如何區別,可接受行為與不接受行為如何區分,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的觀念,而它並非與生俱來的。一個5、6歲的孩子,正值發展這種敏銳的區別的時期。在這段期間,父母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孩子需要父母的指引,更渴盼得到父母贊成,但他無
2015-01-20 19 -
讓孩子安全度過“反抗期”
幼兒到了3歲,很自然地就進入了反抗期,但這並不是說3歲以前的小孩就不會反抗,即使是一歲左右的小孩子也會對父母、兄弟姐妹突然地反抗。到了5、6歲,還是很容易自以為是地反抗周圍的人,常常因此不受歡迎。2、3歲的幼兒最愛自作主張,所以反抗也最明
2015-01-20 23 -
反抗是孩子們的必經階段
有些孩子,反抗行為特別強,父母說東他偏說西,你讓他幹的事情他偏不幹,你不讓他幹的事情,他偏要幹,尤其是許多3~8歲的男孩子,更加普遍。孩子為什麼有反抗行為呢? 一、孩子反抗行為的分析 怎樣看待孩子的反抗行為呢?家長看到孩子這種表現,特別生
2015-01-18 19 -
七方面培養孩子健全人格
一個人如果個性開朗、隨和、有彈性、適應力強,有智慧、有理想,會思考又能積極力行,品行端正、沒有不良習慣,觀念正確、態度正當,不偏不倚、不卑不亢、情緒平衡,有愛心、能體諒別人,就應該算得是有“健全人格”的人,最受人歡迎和喜愛的人。而這也正應
2015-01-16 25 -
生活中培養孩子審美能力
有的孩子雖然只有十來歲,卻有了較高的審美情趣和能力,對自然景色、室內擺設、服裝飾品甚至藝術作品都有獨特的審美意識。這使其他孩子的家長羡慕不已,老師也大加讚賞。 經驗告訴我們,培養孩子的審美意識及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增
2015-01-20 26 -
幼兒品德教育的八種方法
品德教育必須從幼兒抓起,因為幼兒已經有了道德感,他們從輕信別人的評價向獨立評價發展,從外部評價逐漸向內心的品質評價發展,從帶有極大主觀情緒的評價向初步的客觀評價發展。這個時期父母的影響對他們以後的品德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在家庭中怎樣對
2014-12-13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