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理滿足孩子的購物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家庭、社會等環境的影響,孩子從小就對錢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有關研究表明:一個剛滿周歲的嬰兒就會對錢表示出特殊的喜愛,2歲的孩子就知道錢可以換東西吃,到了3歲以後,隨著自我意識與獨立行為能力的增強,在家長及他人的購物行為的直
2015-01-20 20 -
善於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許多孩子的創造力強、智力比較高,這是因為他們的家長不僅讓孩子學習書本知識,而且還注意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動手能力強的孩子更容易適應未來的社會,走上成才的道路。愛迪生、達爾文等科學家在孩提時期,就愛幫助拆裝鐘錶;小牛頓喜歡做風車;畫家張樂平
2015-01-20 15 -
教育孩子要學會關心他人
關心他人是培養孩子道德品質的內容之一。特別是目前獨生子女較多,父母將一切的愛和希望都傾注于孩子一人身上,孩子一生下來就生活在“一切以我為中心”的家庭環境裡,家庭裡一切都圍繞著孩子轉,如不進行教育,將會對孩子成長產生嚴重不良後果。因此,更應
2015-01-20 17 -
家長愛孩子要有正確方法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2、3歲以後的孩子,對環境已經有驚人的反應和學習能力。他們對父母給予自己愛的舉動,有自己的觀察,有自己的體驗,而且還會招引父母對他們的注意,“挑逗”父母對他們愛。父母對孩子的愛的表示也成為一種無言的教育,影響著孩子。因此
2015-01-20 18 -
孩子關心親人助心理發育
要讓孩子愛自己,自己便要先愛孩子,感情是在接觸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孩子的降生給年輕的父母帶來了極大的歡樂和幸福,同時也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勞務,如果因此而煩躁,將孩子視為負擔,勢必影響父母與孩子的感情;假如從此便不願照料孩子,將孩子送給爺爺奶奶
2014-12-24 40 -
父母嬌慣可導致孩子不孝
目前,報刊電視等媒介經常報導一些子女虐待父母的事件,而這些子女卻都是父母含心茹苦撫養大的。這是社會與家庭的悲劇,更是父母教育的悲劇。這些悲劇的始作蛹者,正是父母本身。 一、孩子不孝敬父母是父母嬌慣的結果這些父母在撫養子女時,沒有對孩子進行
2015-01-19 17 -
七招培養孩子交往的技能
許多兒童交往能力差,大都是因為沒有掌握交往的技能所致。因此,要提高兒童的交往能力,就必須考慮如何教給他們具體的交往技能。 兒童的交往技能分為微笑、打招呼、禮貌、參加同伴活動、邀請、交談、合作、助人、獨立性和儀錶、打扮等種種。除交往技能外,
2015-01-20 36 -
耐心教孩子學會接待客人
客人來了,有的孩子非常興奮,以“人來瘋”的方式引起客人對自己的注意。有的孩子則對客人態度冷漠,表示不歡迎,或者躲在一旁,客人跟他講話,表現拘謹、膽小,態度不自然。怎樣教孩子接待客人呢?怎樣利用這個機會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呢? 在客人來之前,
2015-01-20 22 -
改善不合群幼兒人際關係
在幼稚園裡,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這樣一種孩子:害羞、膽怯、孤僻、沉默寡言,在聽課時,讓他回答問題,會嚶嚶地哭起來,不管問題有多容易,也不管自己能不能回答出來。經常是一個人獨自玩耍,從不願多與人講話,如果硬逼著他與人交往,則會表現出惶恐不安的
2015-01-18 46 -
四個獎勵孩子的巧妙方法
1.榮譽獎累積制。每到歲末年初,家長可與孩子共同製作些小紅花、小紅旗或小五星之類的榮譽標籤,並告訴孩子,每當有進步就能得到一個標籤,年終累計,按所得標籤多少,獲得獎勵。本辦法符合教育學中正面教育和不斷激勵的原則,較適合6至13歲孩子的年齡
2015-01-20 30 -
畏縮的孩子需要更多鼓勵
方方健康聰明,學習成績也不錯,唯一讓父母耽心的是他太畏縮,在人多的場合,他總是靜坐一旁,別人問話,他臉漲得通紅,不答話,有時咬鉛筆、吮手指,對旁人似乎沒有什麼興趣,像方方的這種情形,一般稱為“退縮行為”,有這樣行為的孩子在團體中很容易被別
2015-01-20 20 -
理智正確對待孩子的過錯
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沒有一丁點過錯,可這是不實際的。作為孩子,正是在一個個過錯中積累了經驗,認識了世界,學到了東西,因此,孩子犯錯誤是難免的,做父母的必須正確對待。 一.要分析孩子做錯事的動機。孩子是天真好奇的,對什麼事都想問、想看、想
2015-01-20 33 -
引導孩子對錯誤進行補救
孩子犯了錯誤後,父母要教導和啟發孩子主動地停止和改正自己的錯誤,引導孩子對錯誤行為進行補救,在這一引導過程中,讓孩子瞭解到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從而建立起內心的約束。 1.首先要向孩子講道理,指出孩子的錯誤行為,說明由於他的錯
2015-01-20 27 -
通過講故事巧妙教育孩子
孩子一般都比較喜歡聽爸爸媽媽講故事,有時候還常常纏著大人要求講故事。通過講故事,我們可以啟發孩子思考,有助於他們明辨是非,樹立學習榜樣,改正缺點,形成良好品德,豐富知識,同時,讓孩子複述故事,還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總結概
2015-01-20 26 -
巧妙運用懲罰來教育孩子
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家長就要對孩子進行教育。說起教育的方式,一般總是強調孩子年幼無知、情感脆弱、身體稚嫩,應當從正面引導教育,講道理說服。這當然是對的。但是,這只是教育的一種方式,合理的懲罰也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講道理與懲罰是教育孩子
2015-01-19 45 -
與孩子們談心的五個準則
1.話不宜多:長篇獨白往往導致子女充耳不聞。這種說教經常用“當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作開場白,繼之以“將來你也會有孩子,到那時你就會明白的”之類的詞句。由於後輩生長在現實環境中,當家長的最好使用流行的語言因勢利導,就事論事。 2.心平氣和:
2015-01-18 22 -
與孩子有效溝通八個方法
真正地去“聽”你的孩子講話1有時當媽媽一邊炒菜一邊盛飯時,八歲的女兒在想跟媽媽說些什麼時,媽媽有時是不經心地聽著,有時會打斷她,反而請她幫忙擺桌吃飯,但從未停下來,專心去“聽”她想說的話,除非她說的話,真是什麼天大的好消息(不過,這種機率
2015-01-20 22 -
正確地教導孩子自我評價
所謂正確的評價自己,是指孩子能初步運用社會既成的道德標準、行為準則來評判自己的行為,正確估價自己的才能、自己在家庭和幼稚園的地位等。它對兒童良好個性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表明,3歲孩子已經具有初步的主客體分化能力,開始具有“自我意識”
2015-01-18 26 -
正確地教導孩子評價別人
要發展孩子的社會性,必須教會孩子正確地評價別人。 3歲時,孩子已能把自己與別人區別開來,主客體分化是人類科研智慧的真正開端,它將有助於兒童把他人當作一個與自己完全不同的個體來認識、評價,也為兒童能用社會既成的道德規範、行為標準、成人的言行
2015-01-18 24 -
再婚家庭的子女教育須知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觀點的變化,離婚率也逐漸增高。“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現像一去不復返了。但是,離異夫妻的增多,導致離異的子女也逐漸多起來,而這些孩子有相當一部分處於3~12歲年齡段,他們對事物似懂非懂。小小的心靈上竟經受了種種創傷,
2015-01-20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