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樣鍛煉孩子有一雙巧手
佳佳5歲多了,可幹什麼都要父母幫忙,甚至穿脫衣服也離不開父母。電視裡的少兒節目中有動手做的內容,讓他跟著做他也不感興趣,就愛擺弄電動玩具。那麼怎樣才能培養他的動手能力呢? 如果不客氣地說,孩子什麼事都不肯自己動手做,是讓家長給慣出來的
2006-12-03 18 -
寶寶家教十不宜
1、包辦代替:有些父母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前的一切都為孩子安排好。這種教育方式只能形成寶寶對父母的依賴性,阻礙寶寶自立性的發展。父母應從寶寶1歲後就開始培養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讓寶寶做力所能及的事。 2、不適當的滿足:1至2歲
2006-12-03 16 -
幼兒為何喜歡告狀
幼兒愛告狀,有的父母和老師為此發愁,是不是孩子思想品德不好?其實幼兒的告狀和我們大人所講意義上的告狀是有區別的,更沒有“告發”的意思。 孩子既然找老師告狀,說明他們缺乏道德評價的獨立能力,也說明是對教師的一種信賴。案件“如何”“裁決”,
2006-12-03 22 -
引導方式鍛煉形象能力
幼兒從學說話時起,就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提出問題後,家長應該因勢利導,啟發孩子先自己動腦想一想,然後給他一些提示再讓他想一想,著名發明家愛迪生從小就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問個明白,他的媽媽很耐心地向他解釋各種各樣的問
2006-12-03 16 -
讓你的孩子壯志淩雲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充滿激情的生命,在他們的潛意識中都曾有闖蕩世界,幹一番驚天動地的偉大事業的雄心壯志,只是我們的許多父母不善於利用孩子的這種理想來培養孩子。應懂得,當孩子認定自己將來是要幹一番大事業的時候,他就容易進入一個比較高的思想境界
2006-12-03 19 -
玩字行先 教育講求方法
小朋友最喜歡的活動是玩耍,無論要他們學語言、學規則、學習跟別人相處也好……從遊戲中學習,始終最受小朋友歡迎。音樂農莊教室的幼兒playgroup開宗明義,以“玩”字先行,希望孩子在玩樂中學習。 本身擁有20多年幼兒工作經驗的導師Br
2006-12-03 33 -
父母怎樣幫孩子對付嘲諷
父母應該把孩子的這些痛苦經歷看作是幫助發展孩子,對付逆境的能力的機會,試試下面的這些方法看看能否幫助孩子撫平一些傷痛。 * 傾聽與同情。讓你的孩子告訴你所發生的事,然後告訴孩子你理解她的感受。“我知道這一定傷害了你”或者“我知道別人罵
2006-12-03 38 -
父母引導的活動
作為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有很多事你最好別去做。你可以用各種方法激勵孩子,但不要太過火或強迫他做不願意做的事。在他們沒有準備好之前,不要過早地讓他們學習學校的課程,減少對他們在這方面的壓力。 當孩子最初的想像世界還沒有形成時,很多家長就已
2006-12-03 11 -
蠶與蝴蝶對我們的啟示
蠶和蝴蝶都是生命階段十分清晰的動物。你看蠶,從蠶卵裡孵化出的幼蟲又小又黑,它的成長和發展是靠不停地吃嫩綠的桑葉,經過四次“眠”,即四次蛻皮(蛻皮時不食不動),身體越長越白,然後吐絲做繭,蠶在繭裡變成“蛹”,蛹不食也不動,過了一段時間就成
2006-12-03 49 -
“鑰匙兒”
由於母親就業,如何幫助孩子學會照料自己的問題便提了出來。在我們的社會,大部分雙親就業,孩子大多是在沒有成人監督之下自行照料自己的,這樣的孩子稱作“鑰匙兒”。從讀小學開始,他們就一天24小時脖子上掛著鑰匙,放學回家,用鑰匙打開房門,放下書
2006-12-03 23 -
暫時隔離法幫毛毛改掉了亂發脾氣的壞毛病
五歲的毛毛是個頑皮淘氣的男孩,是家裡的“小霸王”。當他的願望得不到滿足時,總是大發脾氣,尖叫駡人,摔東西,踢門,甚至咬人。爸爸媽媽為此沒少訓斥打罵他,可他依然我行我素,爸爸媽媽感到生氣而無可奈何。 一天,爸爸媽媽帶他到剛從美國回來的姑
2006-12-03 28 -
寶寶不愛運動,動手能力不強,該怎麼教育
guest:我的寶寶今年4歲半,在上幼稚園中班。他生性膽小,對體育運動不愛好。幼稚園的早鍛煉活動,他都沒興趣參加。老師和我們父母一直鼓勵和要求他參加,並且幼稚園也有要求要完成一定的運動指標(如:連續拍球30個)。現在,小孩對去幼稚園有恐
2006-12-03 25 -
“誘惑”,易使孩子入歧途
專家表示:孩子的一些不良心理動機的形成,都與他們所受的“誘惑”有關。因此,培養孩子“抗誘惑”的能力是有必要。 1、教育孩子不要相互攀比 讓孩子懂一個道理:人的要求就受客觀條件的制約。在想獲得物質需求之前,應考慮家庭經濟條件,遇到孩子津
2006-12-03 12 -
幫助孩子及早擺脫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種性格缺陷,自卑對兒童的心理健康將產生負面影響,更對一個人的身心兩方面的正常成長起消極作用。而一個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兒童時代,父母應該關注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自卑心理,一旦發現,應儘早幫助克服和糾正,以避免隨年齡的增長最終形
2006-12-03 26 -
在不知不覺中改變孩子的膽小
有一段時間,我對自己4歲的兒子很困惑,他膽小、做事沒有毅力,有很多我不能容忍的缺點。一次,幼稚園邀請父母去參加開園活動,小朋友都在那裡大大方方表演,就他一個人縮在角落裡不吭聲,老師拉他也不上去;別的小朋友都在一起玩,只有他總是牽著我的衣
2006-12-03 19 -
幼兒學藝術貴在啟蒙
打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年輕的父母就開始為自己的孩子設計未來了:是能歌善舞的藝術家,是馳騁綠茵場的球星,還是…… 專家在參閱了國內外一些研究成果後認為,單就少兒學藝術而言,父母並不能旁觀、坐等、茫然,而應持主動、積極的態度。 首先,必
2006-12-03 18 -
孩子有成就要適時鼓勵
一些學者曾進行過研究,認為讚賞孩子的成就,對他們以後的身心發展是有益的。經分析,孩子在三歲前,每當智力活動方面有所成就,便及時得到父母的鼓勵,長到十歲後,他們的智力發展狀況將比三歲前未獲得過鼓勵的孩子好。同時,這些孩子的學習興趣濃厚,對
2006-12-03 20 -
培養兒童健康成長的原則(二)
制定限制,並堅持前後一貫的紀律 紀律在每個家庭都是必須有的。紀律的目的是説明孩子選擇可接受的行為,並學會自我控制。孩子可能會試探你為他們制定的限制,但要成長為負責任的成年人,他們需要那樣的原則。制定家庭原則,有助於孩子明白你對他的期望並
2006-12-03 28 -
尊重兒童的想像
羅素認為“真實是重要的,夢想也是重要的。”兒童發現夢想比現實有趣得多。他們在夢想中象國王那樣有權威,而在現實中,他們不得不按時睡覺,不得不遵守一大堆討厭是戒律。夢想對於兒童是一個解放,會使兒童從顯示的束縛走進自由的世界。“泯滅兒童期的幻
2006-12-03 27 -
家庭面對壓力時常見的溝通模式
不良的模式: 1.討好型:試圖遠離對自己產生壓力的人或減輕自己因某些人所帶來的壓力。 言語——同意:“這都是我的錯” ,“我想要讓你高興” 情感——祈求:“我很渺小”,“我很無助”,懇求的表情與聲音,軟弱的身體姿勢。 行為——舉動:過分
2006-12-03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