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輩撫養的利與弊
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下略)該不該給兒女帶孩子,許多人的觀點是不同的。有人認為,老人辛辛苦苦把兒女撫養長大,操勞了一輩子,該享受一下悠閒自在的晚年生活了,再給老人增加負擔,再把孫子孫女推給他們撫養,實在有些於心不忍。也有的人認為,老人晚年最
2007-01-02 17 -
當你想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
孩子一天天的長大了,也一天天地變得更有個性,有時他們會做出一些讓人氣惱的事。父母往往控制不住情緒,就對孩子大發脾氣。雖然人們越來越反對家長對孩子發脾氣,但迄今為止,能做到不對孩子發脾氣的人大概是寥寥無幾,特別是在你循循善誘以後,面對仍然我
2007-01-02 14 -
教育寶寶也要講究語言藝術
現在,不少父母都說自己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但是很少有父母會這樣反過來想一想,自己對孩子說的話“中聽”嗎?是不是自己說的話讓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使孩子難以接受父母的好意呢?其實,這樣的情況的確並不少見。同樣的一句話,用不同的方式說出來,收到
2007-01-02 16 -
帶寶寶串串門
記得自己小時候特別喜歡家裡來客人,或者到別人家去做客。家裡來了客人或者到別人家時,不僅可以吃到平時吃不到的好東西,還可以得到父母的允許,快樂地玩一天而不用睡午覺,如果還有一個和自己年齡差不多的小朋友就更開心了,就像過節一樣。這是自己童年時
2007-01-02 13 -
職業媽媽,請尋找與孩子溝通的時間
許多職業媽媽與孩子相處的時間非常少,年齡小的孩子無法理解為什麼媽媽整天上班而不陪他玩,因此常常在媽媽上班時採取哭鬧的方式來挽留,媽媽可能因為著急上班而急匆匆地離去。當孩子缺乏在媽媽身邊撒嬌和依賴的機會時,內心深處就感到缺少足夠的安全感,也
2007-01-02 18 -
“命令”孩子好嗎
現代觀念認為孩子是發展中的個體,具有獨立的人格和鮮明的個性心理特徵,在向周圍世界學習的過程中,他們處於主體地位,是學習的主人,我們應培養富有創造性和主動精神的孩子,讓他們在探索中發現,在發現中提高和成長,因此,瞭解孩子、尊重孩子、激勵孩子
2007-01-02 19 -
“標準兒童”好嗎
許多家長都有相同的心理,認為孩子太頑皮任性會令人煩惱,只有懂事聽話、不惹禍、不任性、聽大人的話的孩子才讓人珍愛,家長都盼望自己的孩子也是這樣一個懂事的標準兒童。那麼,什麼是標準兒童呢?標準兒童就一點缺點也沒有嗎?所謂標準兒童,就是一切聽大
2007-01-02 11 -
父母對寶寶的期望值應該合理化
可憐天下父母心,所有的父母對子女都寄于厚望,但是這並不代表所有的子女都能實現你的願望,因此,應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計畫。如果你設定的期望值比較合理,並且能給寶寶創造一個獨立成長的空間,寶寶就會樂意接受你的安排,並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能
2007-01-02 24 -
暗示教育的方法
暗示是採用不明確表示意思,而是用含蓄的語言或行為使人領會意圖的方法。對於孩子來說,暗示教育能激發他們無意識的心理活動,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接受了教育,這比用強制性的、命令性的教育效果更好。比如,當孩子吃手指時,你啪地打一下他的手,大聲喝道:
2007-01-02 13 -
積極運用紀律約束
紀律約束不僅能夠糾正不好的行為,它還幫助孩子的智力、情感和身體健康成長。我們悉心照看嬰兒的身體;然後我們帶著她蹣跚學步,讓她體會每天的作息與步調;然後,隨著她逐漸長大,我們牽起她的手,努力言傳身教。只有在上學以後,孩子才會從書本和訓誡中
2007-01-02 12 -
如何幫助孩子學會自我賞識?
運用賞識的第一條原則:讓孩子自我賞識。 每個孩子都需要賞識,但不能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使用“賞識”。我們需要就賞識這種教育手段提出一定的原則、標準和尺度,再好的藥也有個分量限制。 運用賞識的第一條原則是:幫助孩子從自己的行為中獲得滿
2007-01-02 35 -
如何鍛煉孩子的手指
孩子到了3歲左右,隨著思維和動作的發展,產生“自己動手”的願望,這個時候父母就可以利用一些簡單的工具來鍛煉孩子的手指靈巧程度,開發孩子的智力。下面的一些小遊戲或者簡單勞動在家庭中就可以辦到,父母不妨讓孩子多鍛煉: 撕紙 拿五顏六色的紙,
2007-01-02 23 -
“冷處理”的好處
家長們經常會發現,當你和孩子逛玩具店時,他有時會要求你給他買對他毫無用處的玩具,你理所當然地拒絕了他,而他卻又哭又鬧,這時若你經不起他的哭鬧、遷就了他,就會給他一個暗示:如果想得到某種東西,哭鬧就能夠解決問題。但是,如果你不理睬他,孩子哭
2007-01-02 28 -
做好孩子心中的偶像
女兒兩歲半時,一日我和夫帶她去逛街。由於夫是研究基礎醫學的緣故,走在街上,他對一種治療風濕的新藥發生了興趣,不停地向賣藥人詢問藥理藥效。賣藥人急於賣藥,言詞之間不無誇大。夫正言相告:“你賣藥可要給消費者實實在在的資訊呀!”這時在一旁觀望了
2007-01-02 19 -
如何更有效地教育孩子
1、學習教育知識,掌握科學教育方法 教育子女也是一門學問。樂善耀說,父母在家庭中的社會角色不僅僅是教育者,同時也是終生學習者,要通過多種途徑學習怎樣為了父母。 A、轉變觀念 許多以往被主夥是真理的教育觀念,現在已經被證明是不恰當的
2007-01-02 24 -
讓孩子不再『金口難開』
個案 文文3歲,獨生子,從小得到父母的寵愛。父母很怕文文出事,所以很少帶他出去;每次文文還沒有開口,父母就猜測出他的意圖而滿足他。在幼稚園,老師反映,文文不善於和其他小朋友交往,不愛說話,不到迫不得以的情況下,他是不開口的,而且,即
2007-01-02 19 -
1歲-1歲半的啟蒙
寶寶現在面臨一個轉捩點,他可以用簡單的字來溝通,也幾乎不需要協助地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由於能力增加,他的注意力也會擴張——同時要求更多的挑戰。 在肢體上,寶寶會在房間四周移動,有時靠著蹣跚的雙腿,有時候則以高速前進——他需要
2007-01-02 15 -
鼓勵幼兒表現自己的本領
幾乎沒有幾個家長是有意識地損傷自己們的自信心,或損傷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但不幸的是這種無意識的傷害俯拾皆是。 從幼兒時期,我們的孩子們就表現出他們要幹自己的事情的欲望,嬰兒自己去抓勺子是因為他想喂自己吃飯,我們常常害怕他們把衣服、
2007-01-02 29 -
培養寶寶的時間概念
小朋友對於時間的概念在學齡前並不清晰。但是,父母對寶寶的影響卻非常大。從懷孕開始,母親的生活作息與寶寶就脫離不了關係,初初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他們,一開始的習慣跟在媽媽肚子裡一樣,久而久之,隨著對於外界的適應,才會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模式,但也
2007-01-02 19 -
成功教育嬰兒的3大原則
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研究中發現:成功的父母在教育嬰兒時使用的教育方式和原則與不成功的父母是不同的。成功父母更多地自學傾向於使用無錯、無批評、無壓力三大原則。 無錯原則 當嬰兒發生淘氣、打架、損壞物品等行為時,傳統教育觀念認為嬰兒犯錯誤了
2007-01-02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