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你扼殺了寶貝的創造力嗎
有時,我們希望寶貝“按正確答案”回答問題,不鼓勵寶貝“別出心裁”。久而久之,你問月亮像什麼,答案總是小船或圓盤;你問樹上有十隻鳥,開槍打死一隻,樹上還有幾隻,答案永遠是一隻也沒有了。 在我們埋怨應試教育扼殺了寶貝的創造力的時候,你是否想
2015-01-20 21 -
寶貝的創造力是天生就有的
一提到培養寶貝創造的習慣,我們可能就會覺得那是十分玄妙的事情。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我們忽視了一個顯著的事實——寶貝天生就有創造的才能與衝動。實際上,只要引導得當每個寶貝都是創造的天才。 寶貝生來就是創造天才“創意=舊元素+新組合”。廣告
2015-01-20 21 -
教訓孩子 還不如尊重孩子
于丹還曾向朋友說起過一個小故事。有一次,她帶著兩歲多的女兒坐飛機,看著窗外的白雲,女兒說:“媽媽,我們去外邊用白雲堆雪人吧! 平常只有等天上的雲落到地上才能堆雪人呢!”於丹說,自己實在不忍心告訴孩子白雲其實是由水汽凝結而成。“我們總是被教
2015-01-20 31 -
辨析育兒問題上的幾個誤區
1、 如果在寶寶出生後的幾小時內沒有立刻喂母乳的話,就不能充分地建立親子關係。 專家認為這種說法是完全沒有根據的。雖然有研究表明寶寶出生後的幾小時十分重要,能夠使母子建立起更好的親子關係。但如果剛進行完剖腹產的媽媽和需要特別照顧的寶寶可
2015-01-20 22 -
心理障礙與出生經歷有關嗎
您的孩子有心理上的問題嗎?育兒專家黃哲說:孩子的有些表現是家長難以控制的,比如說孩子拼命得哭鬧,不停地動,或者坐在那裡不理人,那是因為孩子的心理活動與成人不同,非常複雜,也是很有意思的話題。 兒童心理障礙 問題不容忽視 誰都希望
2015-01-20 17 -
兒童“退縮行為”防治對策
一般來講,多數孩子與其他小朋友都能融洽相處,一起玩耍。但也有些孩子明顯孤僻、膽小、退縮,不願與其他小朋友交往,更不願到陌生的環境中去,寧願一個人呆著。這種現象稱為“兒童退縮行為”,多發生在5-7歲的兒童身上。 正常的兒童,突然到了一
2015-01-20 18 -
寶寶的尊嚴我們該怎樣體會
幼兒在成長發展過程中有一種強烈的尊重需要——對於自尊、自重和來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或渴望。這一需要的滿足與否對幼兒積極自我的確立,和諧人格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於所處的心智階段的限制,幼兒內心中被尊重的渴望無法像饑、渴、睡、泄等生理需
2015-01-20 13 -
怎樣幫孩子克服戀乳情結
一﹑孩子“戀乳”的心理原因: 從出生到一歲的孩子心理學上稱為乳兒期。乳兒,顧名思義就是吃奶的孩子。孩子吃母奶,不僅僅是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更是安撫和親密的源泉。這方面有很多相關的心理研究和實驗。 比如,心理學家哈洛(Hallow)等人
2015-01-20 46 -
小遊戲讓寶寶練就好行為
有很多事情我們無法單單通過講道理就讓孩子們明白。因此,用遊戲來説明孩子認識自己可能存在的問題,培養一種好的性情或習慣,也許真的是個挺有效又充滿樂趣的教育方式呢! 文/肖雪 “特別愛抱怨”、“碰到困難就容易沮喪”、“不善於去解決問題”、“
2015-01-20 27 -
良好家庭氛圍有利孩子成長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家庭風氣既是進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條件,它本身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 如果說孩子是一顆種子,那麼家庭就是土壤,家庭心理氛圍便是空氣和水分。因此,家庭心理氛圍,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怎樣營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圍,
2015-01-20 28 -
小寶寶的心事媽媽你能懂嗎
你看到寶寶自己翻身了,你聽到他咿呀學語了,可是,他害怕、生氣或高興的心情你能聽到或看到嗎? 在以前,很多人都認為,剛出生的小寶寶或幾個月的小嬰兒,還不能像大人們一樣有實實在在的感情。他們在吃飽喝足睡夠之後,對周圍的世界只能做出無意識
2015-01-20 21 -
滿足孩子要抱抱的心理需求
母親把嬰幼兒抱在自己的懷裡,嬰兒吸吮著母親的奶,聽到母親心臟的跳動聲,凝視著母親慈祥的面孔,對身心健康起到促進的作用。對於嬰幼兒來說,母親的“胸懷”是任何東西都無法代替的最好的教室。 要“抱、抱”的心理大致是反映1嬰兒需要撫愛。2抱著
2015-01-20 18 -
請您不要揭穿孩子的小秘密
良好的親子關係對兒童早期智慧的開發非常有益。然而,親子之間的交流往往並不像父母想的那樣簡單,其中無法和諧相處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父母對孩子做了超“規範”的行為,比如偷看了孩子藏在抽屜裡的日記等,一旦被孩子發現,對父母的不信任就會增加。 孩子
2015-01-20 19 -
家庭教育讓孩子從小學本領
當寶寶不再喜歡用小嘴吮吸奶瓶,或是對穿衣服感興趣了,這就是孩子長大的特徵。觀察到寶寶這些變化後,最好順勢而為,及時對寶寶進行生活技能的訓練,從小開始學習“本領”。 使用筷子,先夾豆角 最佳時機:如果寶寶可以握住蠟筆,並能用足夠的力量在紙上
2015-01-20 21 -
怎麼樣幫孩子克服夜間驚恐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外來的刺激能引起做夢,來自身體內部的刺激也能產生夢。一般來說,做夢不會影響健康。但是,有些孩子常會出現夜間驚恐的現象,弄得爸爸媽媽束手無策。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要分析孩子白天有無受過什麼刺激或
2015-01-20 29 -
美國人教育子女的七大忌語
1.言過其實--如“你是全世界最美的女孩”等。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他們會漸漸分辨出你話中含有水分,於是長大成人後,對他人的稱讚也會將信將疑。此外,聽慣家長誇大其詞讚揚的孩子,在步入社會後往往只能聽好話而聽不進反面意見。 2.人身攻擊
2015-01-20 19 -
寶寶7歲:心理發育是個坎
小明滿7歲了,性格突變孤僻而逆反,早上媽媽做好了飯,偏偏就不吃;讓他往東就要往西;家裡的東西翻來翻去,把媽媽心愛的小擺設打掉了好幾個,一不留神就會闖禍,在學校裡也是這樣,老師已經請過好幾次家長了。其實孩子這些不和諧的改變是在幼兒期埋下
2015-01-20 24 -
寶寶最不喜歡是哪些媽媽呢
1、炸彈媽媽: 她就像一顆計時炸彈,孩子吵鬧或不聽她的話,就會引爆炸彈,暴跳如雷。大小事都足以引發一場"世界大戰"。 2、比較媽媽: 這類型媽媽我們見得多,電梯裡,公共汽車上,每每聽見母親們在互相比較,誰的孩子較聰明、功課比較好、
2015-01-20 18 -
八種處罰孩子的聰明招數
許多父母常會為了寶寶的鬧情緒,而傷透腦筋。面對孩子不當的行為、舉止時,做家長的應先瞭解其原因,再以適當的方法處理。但如果孩子以丟東西、打架等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時,父母就需適當給予處罰,讓孩子瞭解他的這些舉動是不對的。 1、規勸 案例:
2015-01-20 34 -
孩子如果說粗話了該怎麼辦
1、學著說粗話。沒有是非觀念,是兒童的特點。別人罵,我也跟著罵,是孩子學罵人的一種普通心理。作為父母,要分清孩子是跟誰學的,然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1)孩子剛學說話,好奇心強,有一種情不自禁的模仿本能,偶爾聽見別人說一句髒話,他並不知
2015-01-20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