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是怎樣懲罰孩子的
筆者的兒子在美國上小學四年級時,學校規定,凡是學生在學校一天內連續3次挨批評,老師就必須給孩子家長打一次電話。有段時間,兒子同一個實習老師較上了勁兒。結果,家裡幾乎天天接到老師的電話。 學校這一招是用來對付那些任意放縱自己孩子的美國父
2006-12-04 15 -
孩子應該“讓梨”嗎?
“孔融讓梨”的中式教育根深蒂固地影響著每一代人,每一個孩子,這種分享意識,在美式教育中卻另有不同。 “先學會佔有”的美式教育使得幼兒在兩三歲以前,朦朧的意識裡只有“我”的概念已形成,他們要求孩子先學會“擁有”,再學會“分享”,當把東西
2006-12-04 19 -
老外教子8法
1.孩子跌一跤,讓他自己爬起來,讓他覺得一個人成長的道路是曲折的,絕不會一帆風順。 2.讓孩子在看到自己國家的國旗時,注目兩分鐘。 3.帶孩子去動物園,主要是為了獲得知識。 4.帶孩子到公園、森林去,讓他們喜歡綠色,讓他們熱愛生命
2006-12-04 19 -
看比利時家長如何教子
家長身教學校灌輸 比利時孩子從小節儉 現代消費市場上,琳琅滿目的商品不斷更新換代,它們不僅吸引著成年人的目光,對喜歡追求時尚的青少年來說,也是一種極大的誘惑。 然而,生活在富裕國家比利時的孩子們,卻從八九歲起就懂得了如何“精打細算”
2006-12-04 15 -
我不是最弱小的
多數家長把孩子看得過於弱小,認為這不能做,那也不能幹,恨不得把孩子用玻璃罩子罩起來,結果使多數孩子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國外的教育方式卻不一樣。 在澳大利亞,有一家人全家出動,爸爸、媽媽和五年級學生托利亞、4歲的薩拉到假日森林中去度假
2006-12-04 19 -
音樂使寶寶更聰明
美國佐治亞州州長米勒先生曾經宣佈:凡在佐治亞州出生的嬰兒都能得到一張免費的古典音樂CD。這可不是州長對孩子出生的獎勵,而是為了使佐治亞人更聰明。 “早期聽音樂,對孩子的空間、時間的推理能力會有幫助,這個推理能力是學習數學、工程,包括下棋
2006-12-04 13 -
美國家庭教育中獎勵孩子的規則
獎勵,甚至賄賂孩子本質上並不是壞事,但是,你必須明智地去做。如果做什麼事都期望獲得獎勵,那麼沒有得到獎勵的時候,孩子就會變得完全灰心喪氣,他們甚至會認為沒有獎勵的事情不值得去做。下面是一些説明你合理獎勵孩子的指南: √表揚常常就是足夠
2006-12-04 27 -
從小培養孩子的環境意識
玩具醫院 從小培養孩子的環境意識 玩具壞了買新的,甚至有些玩具只有輕微破損就被扔掉了,這樣雖然刺激了市場消費,可是玩具大量使用的塑膠丟棄以後也給環境帶來了越來越沉重的負擔。日本熱心環保事業的人士多年前就開始嘗試為市民提供玩具修理這項
2006-12-04 17 -
美國的家庭教育
在美國家庭中,父母一般都很愛孩子,很尊重孩子,從幼兒開始就大膽放手讓他們養成獨立自主的生活習慣。如:對不滿周歲的孩子,讓他們自己抓飯吃(因不會用餐具,就用手抓),即使吃得滿臉、滿身,也要讓他們自己吃。所以美國孩子一般到周歲時,已能自己吃
2006-12-04 23 -
讓孩子嘗試赤足鍛煉
在日本,把“赤足訓練”當作一門正式課程的學校已有200多所,著名的愛知大學附屬幼稚園耗600萬日元,將院內地面鋪上紅土,讓孩子們赤腳在泥土上盡情玩耍。 腳是由多塊骨頭、肌肉、肌腱、血管、神經等組成的運動器官,腳上彙集著六條經脈的66個
2006-12-04 9 -
英國式教育 強調啟發興趣
曾請教一些英國大學的教授,為什麼英國教育中如此強調學生的興趣?他們的回答很簡單:只有喜歡、熱愛你的專業,你才會不顧一切地投入精力,再辛苦也不痛苦。如果做你不喜歡的事情,不辛苦也痛苦。追求知識、提高能力沒有不辛苦的,但辛苦不等於不快樂,更
2006-12-04 25 -
父母床上的“第三者”
如果你的孩子夜裡要求跟你在一起睡,你該怎麼辦? 教育界權威,對這個問題的態度很堅決:不允許!而醫學科學專家安娜·戈留諾娃的意見是:對兒科醫生和心理醫生來說,三分之一的2-3歲的孩子喜歡在夜裡找父母,這不是什麼秘密,但讓醫生不安的不是讓
2006-12-04 14 -
外國對孩子的吃苦教育
社會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慧的較量,而更多的則是意志和毅力的較量,沒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的。是故,各國家長普遍都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 在美國,家長從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認識勞動的價值。美國南
2006-12-04 16 -
家務活與幸福感
“給孩子佈置家務是讓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種最好的方式。”家庭教育家伊莉莎白·邦得裡說,“習慣於承擔家務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過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這種體驗和責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適應生活。” 讓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感、自信心與責任
2006-12-04 29 -
向6種媽媽說“NO”
加拿大的兒童教育專家,對120餘所幼稚園、2000餘名不同年齡的兒童作了一次專題調查,統計結果顯示:有6種媽媽不受孩子們的歡迎。 只想著爸爸的媽媽 儘管母親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孩子對母親的愛卻可能帶有種種“私心雜念”。要知道,幼年期
2006-12-04 16 -
加拿大:保護幼兒的隱私
幼兒往往對諸如尿床之類的“毛病”十分敏感,因為他們覺得這些缺陷會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丟面子”。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幼稚園教師,都不應在小夥伴們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對於自己正罹患或曾經罹患過的諸如孤獨症、抑鬱症、多動症等與心理有關
2006-12-04 23 -
英兒童血液人造化學物質含量高於祖輩 令人擔憂
英國有關部門最近對7個志願家庭進行的調查顯示,這些家庭中9歲大的孩子血液內的人造化學物種類和濃度都要遠遠高於他們的祖父祖母。這些人造化學物質可能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並造成激素紊亂。 據英國《衛報》網站10月9日報導,這些家庭來自愛丁堡、
2006-12-04 46 -
美國:培養孩子重在四個方面
一.注重培養孩子的平等意識 走進美國家庭,你會看到各式各樣的玩具和兒童讀物放在令孩子能拿到的地方,牆上門上貼滿孩子們的“美術作品”,父母親很少強求孩子的言行,甚至不強求孩子稱呼他們爸媽,孩子們像夥伴似的直呼長輩的名字是很自然的事。父母
2006-12-04 14 -
美國寶寶的早期幽默感訓練
在兒童教育專家的宣導下,美國許多家長甚至早在嬰兒出世才6周時便開始了他們獨特的“早期幽默感訓練”。實際上,不少比較聰明的嬰兒在這個時候往往已開始萌發了與開玩笑有關的“幽默意識”。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當家長故意將抱著的孩子作“下墜”的動作時
2006-12-04 21 -
美國農村的孩子照料
在美國,大約四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農村地區(這裡,農村地區的界定是居民少於2500人的空曠的鄉村)。過去,農村婦女外出工作的數量很少,但是,現在15歲以上的農村女性大多在外工作。農村孩子像城市孩子一樣也面臨著同樣的看護問題。其中,母親為了
2006-12-04 20